導讀:8月16日,廣西北海多名游客稱在僑港浴場下海時被不明魚類咬傷。17日凌晨,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人民政府通過官方微信賬號發布《關于暫停僑港
8月16日,廣西北海多名游客稱在僑港浴場下海時被不明魚類咬傷。17日凌晨,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人民政府通過官方微信賬號發布《關于暫停僑港浴場涉水活動的通告》稱,具體原因正在全力調查中,為了確保游客人身安全,現暫停僑港浴場的一切涉水活動。
游客講述:
事發時水體渾濁,看不清被什么魚類咬傷
8月17日,一名事發時在僑港浴場的游客告訴奇聞事件,她的孩子被不明魚類咬傷并縫了20多針。事發時,她就在孩子身邊,自己沒有受到傷害,孩子是第三個被咬的,第一批上了救護車,而后縫了20多針,傷處有劇烈疼痛,腳也因為淤血而腫脹。
該游客表示,事發時水體十分渾濁,漂浮有垃圾,根本看不清是被什么魚類咬傷。
另一名事發時也在現場的游客告訴奇聞事件,8月16日下午6點30分左右,他和許多游客都在海里游玩、拍照,安全員過來告訴他們別在水里游玩,隨后響起警報聲、警笛聲。“說什么水里有東西傷人,但是因為說話有口音,所以聽得不清楚,也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
在網絡上流傳的游客受傷視頻中,多位游客腿、腳被咬傷后流血不止,有的傷口目測直徑接近十厘米。
專家分析:
基本排除油錐、雪茄達摩鯊,海狼魚可能性較大
咬傷人的不明魚類究竟是什么,引發多方猜測。在相關新聞的評論中,網友熱議最多的3種傷人魚類為海狼魚、油錐、雪茄達摩鯊。
廣西中醫藥大學海洋藥物研究院劉昕明博士告訴奇聞事件,油錐其實是裸胸鱔屬的一種魚類,一般生活在礁石區或者珊瑚礁區,如果是沙灘的話,不會有這個東西。“從那個傷口大小來看,我覺得也不像是這個裸胸鱔咬,裸胸鱔嘴沒有那么大。從照片來看,這條魚嘴張開至少有一個人大腿那么粗。裸胸鱔有一種比較大個體的,但是基本很少在我們這兒分布。”
劉昕明表示,通常裸胸鱔咬人后會咬住一段時間不松口,而前述傷者目前表示沒有這種情況。
劉昕明分析認為,雪茄達摩鯊是深海的鯊魚,“資料里顯示雪茄達摩鯊一般生活在150米左右水深,北部灣平均深度只有40米,我覺得它到潮間帶的概率比較低,這種深海魚通常因為減壓問題很難捕撈獲得活體,也不太可能是從捕魚船逃逸或者放生一說。”劉昕明認為,出船等人為活動將深海魚驚擾至人類活動水域的可能性并不高。
“海狼(魚)咬人,我聽說過在斜陽島有潛水員被咬過,它的嘴比較大,并且之前也報道過這種海狼(魚)通常是成群的,出現單獨一個的就會咬人。就現在(網友熱議)的3種可能性,從個人角度來看海狼魚的可能性比較大。”劉昕明說。
劉昕明表示,海狼魚形態上比較像帶魚,如果水有一定能見度、游客能看到的話,它應該是有銀白色光亮的,“那這樣的話基本就可以肯定是海狼(魚)一類。”但前述傷者母親對奇聞事件表示事發時水體渾濁,并不能看清。
地中海西部未知生物咬人事件:
或是海水溫度升高致魚類更饑餓,更易攻擊人
一位生物保護學者向奇聞事件提供了這樣一段資料:“事實上,游泳休假的人們被海濱浴場的魚類咬傷并不罕見。比如最近,在地中海西部的馬略卡島海域,就有游客被未知生物咬傷。據外國專家稱,這可能是由于海水溫度升高,導致魚類變得更饑餓,升高的水溫會影響魚類的食欲,使它們更容易攻擊人類。大多數咬傷事件發生在馬略卡島南部的一個地區,咬傷人的魚類通常是鱸魚或海鱸。”
“具體待查,現在誰都不敢下結論。”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環境經濟與社會政策委員會委員王豁告訴奇聞事件,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廣西北海僑港浴場的咬傷事件是什么海洋生物所致,但是在都市中長大的人們,常常缺乏對于自然危險的警惕性。森林是有危險的,海洋是有危險的,對于自然,我們應該保持起碼的敬畏心,防范可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