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賈紹鳳,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水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際水資源學會會士,國際水資源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生態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水資源綜合管理、流域綜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研究。
7月29日20時—8月2日7時,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本次降雨過程極值已顯著超過北京地區記錄到的降雨極值,降雨量在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排位第一。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降雨?此次暴雨會帶來哪些次生災害?未來極端天氣將更為頻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針對上述問題,本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賈紹鳳進行了專訪。
我們面臨的下一個考驗是如何將這些水順利送入大海。首先要小心堤壩的穩固性,這時要做好救災工作,提前將蓄滯洪區的居民安全轉移出來,并力所能及把財產遷移出來,減少居民的損失。洪水進入天津入海河段后,河流坡降平緩,流速比較慢,要警惕河道泥沙淤積問題,合理調節閘壩開合,減少河道淤積,維持河道的行洪能力。
中國環境報:華北、黃淮等地最近經歷了一場極端強降雨過程。本輪北京降雨時長和雨量均超“7·21”,為何此次降雨量如此之大?
賈紹鳳:這次的暴雨主要是由我國季風氣候背景和臺風“杜蘇芮”“卡努”登陸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宏觀來講,我國季風氣候背景決定了“七上八下”是我國北方地區集中降雨期。每到七八月份,太平洋來的東南季風、印度洋來的西南季風,在華北一帶與西北來的冷空氣交匯,形成大量降水。華北地區歷史上三分之二的大暴雨發生在這一時段。
這次華北暴雨過程同時受到了臺風的影響。雖然臺風登陸后不斷減弱,強度已經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它仍是巨大的能量輸送系統和水汽輸送系統,給華北帶來了大量水汽。
臺風的威力主要是由太平洋的熱量決定的。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太平洋溫度比較高,太平洋的熱量比往常更多,所以形成了這次威力巨大的“杜蘇芮”,是僅次于2016年“莫蘭蒂”之后影響最嚴重的臺風。“杜蘇芮”之后,“卡努”對這次降水也有不小的影響,“卡努”外圍的逆時針環流增強了華北平原北部、燕山南部東風氣流,把更多的水汽從太平洋向西輸送,受地形地勢阻隔,水汽被輸送到燕山和太行山相交的地方停下,也就是北京西郊一帶,這就造成了北京西南地區特大暴雨天氣。
中國環境報:此次暴雨還將帶來哪些次生災害?
賈紹鳳:受暴雨影響,北京門頭溝區山洪暴發,海河流域的幾條河,如永定河、大清河等已經出現洪峰;部分地勢低洼地區還出現了城市內澇等問題。
我們面臨的下一個考驗是如何將這些水順利送入大海。華北之前號稱“有河皆干”,很多年河道干涸,更沒有遇到過這么大的洪水,堤壩可能存在隱患。所以首先要小心堤壩的穩固性。我們看到,目前多年沒有使用的蓄滯洪區已經在啟用,通過泄洪減輕部分堤壩的壓力。這時要做好救災工作,提前將蓄滯洪區的居民安全轉移出來,并力所能及把財產遷移出來,減少居民的損失。洪水進入天津入海河段后,河流坡降平緩,流速比較慢,要警惕河道泥沙淤積問題,合理調節閘壩開合,減少河道淤積,維持河道的行洪能力。
此外,要盡快進行清淤、清污、消殺等工作。隨著洪水沖刷、山體滑坡等,會有大量的垃圾、枯枝、動物尸體被沖下來,洪水會影響流域水質;由于河湖與地下水相互連通,還可能影響地下水水質。要做好消殺工作,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
受洪水影響,企業的廢水池、尾礦庫面臨被沖垮的風險,企業要建設好防洪設施,降低風險。要加強對河流斷面水質變化的監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做好應急工作,避免水污染事件發生。
中國環境報:如果臺風再次來襲,北方地區是否還會有大暴雨天氣?
賈紹鳳:臺風的能級、路徑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臺風往往在華東地區登陸,到了北方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判斷是否還會出現大暴雨,不僅要看臺風,還要看基本的天氣形勢,如西北風、東南風的態勢等。只有在這些條件適合的基礎上,才會下大暴雨;如果再加上臺風的作用,降雨會更多。因為下大暴雨是消耗能量的過程,此次大暴雨把大量能量消耗掉了,估計在京津冀地區應該不會再出現與此次暴雨同樣級別的大暴雨了。
但是,北方地區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因為這次暴雨過后,地面吸水能力已經飽和,再下雨都將成為產流。再降雨,即使雨量不大,仍有可能形成洪澇災害。北方地區依然要提前做好應急防范準備。
我國是季風氣候,太平洋來的東南暖濕氣流與西北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降雨。現在普遍認為,在我國原來季風氣候特點的基礎上,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這種氣象的極端性,有可能澇的地方更澇,旱的地方更旱。所以未來極端天氣會更多。
中國環境報:此前,應急管理部曾介紹今年主汛期形勢為極端天氣偏多、洪澇干旱并重,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賈紹鳳:這種現象是我國季風氣候特點疊加氣候變化作用形成的。
我國是季風氣候,太平洋來的東南暖濕氣流與西北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降雨。南北季風作用的強度,決定雨帶的移動、位置和持續時間。雨帶移動到哪里,哪里就會降雨,其他地方就會干旱,因此經常會出現南旱北澇或南澇北旱這種洪澇干旱并存的情況,也會出現一地旱澇急轉的情況。
現在普遍認為,在我國原來季風氣候特點的基礎上,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這種氣象的極端性,有可能澇的地方更澇,旱的地方更旱。所以未來極端天氣會更多。
中國環境報:未來極端天氣更為頻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暴雨天氣帶來的災害?
賈紹鳳:從長期來說,首先,我們必須把影響氣候變化的人為因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化最核心的推動因素,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盡可能減少碳排放。
第二,在做中長期規劃時,提前做好洪水風險的評估。暴雨和洪水都是自然現象,人類不可能消滅暴雨和洪水,必須給洪水以出路人們才能有生路。我們看到,河北涿州有物流中心被淹、小區被洪水圍困,很可能存在房屋建在了不宜建房或者防范措施不充分的洼地的問題。我們要吸取教訓,做好洪澇風險評估,盡可能地避免危險發生,在修建房屋、道路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時,要提前避開洪水路徑。
第三,做好天氣預報。我個人觀察,現在預報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提前幾天就能預報特大暴雨,并且不斷更新雨量最強范圍、核心區等。要繼續做好預報,給提前防范留出時間。
第四,加強教育培訓。此次暴雨預警雖然提前發布,但不少人并未高度重視,依然外出,甚至涉水過河。要通過教育培訓增強公眾安全意識,讓更多公眾認識到暴雨可能帶來的生命財產威脅,讓更多人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如何做好應急處置。
第五,細化應急演練。目前,防洪應急演練還不夠具體。我們看到,受暴雨影響,不少車輛被淹甚至被洪水沖走。為公眾提供安全的停車場所需要政府統籌規劃。未來面對極端天氣,政府要提前謀劃,減少群眾的財產損失。
第六,提前預防洪水帶來的環境風險。洪水攜帶的污染物一旦進入河湖、近海,可能帶來水體的富營養化,治理起來更為困難。要做好預防,比如,減少河道垃圾、減少企業污染物排放、減輕面源污染等,從源頭減少污染物進入水體。
中國環境報:對于北方地區來說,水資源非常寶貴,如何把暴雨帶來的水資源保留下來,更好地利用?
賈紹鳳:一是做好流域的水源涵養,要做好植被建設。
二是水利工程要有足夠的調蓄能力。水庫既有防洪作用,把洪水攔起來,又能在洪水過后,在缺水的季節慢慢利用寶貴的水資源。所以一個流域要有一定的調蓄系數。
三是建設海綿城市。雖然流域范圍內城鎮占地面積很小,但城市在某種程度上也起一定的作用。海綿城市主要的功能有三方面:一是確保小雨入滲到地下;二是把比較臟的初雨收集起來進行處理消毒;三是通過建設水塘、地下水池等設施,儲存一部分城市生態用水,未來用于灌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