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網友何先生發視頻稱,在四川九寨溝神仙池景區,一名男子竟翻越護欄踩踏鈣化池,聽到有人喝止,才踩在鈣化池內一截臥倒的樹干上翻回棧
近日,網友何先生發視頻稱,在四川九寨溝神仙池景區,一名男子竟翻越護欄踩踏鈣化池,聽到有人喝止,才踩在鈣化池內一截臥倒的樹干上翻回棧道,樹干旁邊還散落著被踩踏下來的木屑。
該景區工作人員回應,鈣化池需多年形成,不允許踩踏,若情節嚴重會罰款,上報旅游局納入黑名單。目前,景區已報警,希望該男子主動聯系景區承認錯誤。
近年來,文明出游一直是大眾關心的話題。不文明旅游行為應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管理部門又該如何用法律的手段來加強管理呢?
多人被罰,鈣化池被踩踏并非首次
據神仙池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此前景區偶有發生鈣化池被踩踏的行為,當事人會被罰款。
2022年8月,有4名游客在九寨溝景區內光腳下水打卡拍照,九寨溝景區官方在視頻下方回復:依據《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四十六條,對其依法進行行政處罰。四位當事人以書面道歉信的形式進行了公開道歉。
九寨溝管理局曾于2017年解釋稱,因九寨溝主要是水景鈣化景觀,鈣化的沉積速度不到1毫米/年,人為的物體進入水體,會對鈣化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并且無法自然修復。
此外,在2020年11月,有游客在四川黃龍景區違規進入鈣化地帶拍照。黃龍景區回應稱,經核實,確有部分游客不顧景區“禁止入內”“請勿翻越欄桿”等警示標牌和溫馨提示,擅自翻越護欄進入鈣化保護地帶拍照。巡護人員發現后,立即上前制止并勸導違規拍照人員離開。黃龍景區的鈣化沉積年代可上溯三萬年,且至今仍沉積不斷,具有很高的科學和美學價值,一旦破壞,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
實施懲戒,多個景區“拉黑”違規游客
向大熊貓吐水、長城上刻名字、攀爬翻越圓明園遺址……不文明行為的實施者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近年來,國內多個景區都宣布對嚴重違規的游客執行禁入政策。
2020年10月,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對7名有野泳滋事、破壞公物、彈弓打鳥、投喂動物等不文明行為的游客實施聯合懲戒,在為期兩年的公示期內,限制其進入北京市屬11家公園。
2021年3月,3名游客結伴攀登八達嶺長城,在墻體上進行刻畫。警方對3人作出行政拘留并處罰款的處罰。當地文旅部門將3名游客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單”,包括八達嶺長城景區等在內的北京市延慶區12家等級景區對這3名游客實施聯合懲戒、不予接待。
2023年3月,3名游客跨越圍欄,進入圓明園大水法遺址內部,而旁邊就豎著“請勿入內”的提示牌。公安機關對3名涉事人員依法行政拘留,管理處已將涉事人員列入不受歡迎名單,禁止進入圓明園游覽。
2023年4月19日,一游客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非吸煙區內抽煙,被工作人員提醒后突然發怒,稱工作人員態度不好,要求道歉。工作人員被逼哭道歉后,對方依然窮追不舍。警方隨后趕到現場,該游客卻突然倒在地上“躺平”。最終,該游客被永久禁止進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2023年6月11日,又有游客在八達嶺長城城墻上刻字。經調查核實后,此人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罰款200元的處罰;并被景區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單”。
2023年7月21日,因為向大熊貓吐水、拍打大熊貓獸舍玻璃等不文明行為,兩名游客被宣布五年內禁入成都熊貓基地。
完善制度,不文明行為被戴上“金箍”
對不文明旅游行為說“不”,已然形成社會共識。要打敗不文明行為,就需要為文明立規,給規則立威。
針對在旅游過程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2016年實施的《國家旅游局關于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予以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擾亂航空器、車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違反旅游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參與賭博、色情、涉毒活動;不顧勸阻、警示從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活動;破壞生態環境,違反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定;違反旅游場所規定,嚴重擾亂旅游秩序等。按照規定,對于實施了此類不文明行為的游客,經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評審委員會審定,將會被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為了維護文明的游園環境,一些景區也在積極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比如,有的園區內設有“不文明行為曝光臺”,對最近發生在園區里真實的不文明事件進行曝光,對游客起到警示作用;還有一些地方性法規中,對游客的權利進行了規定。例如,廣州市公園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游人依法享有勸阻違反規定的游園行為;舉報、投訴違法行為等權利。
文旅部發布暑期文明旅游提示
“旅游+文明”才有最美風景。暑期是旅游旺季,在收拾行囊、搜索攻略的同時,別忘了帶上“文明”出行。
2023年7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暑期文明旅游提示:
遵守法規、尊重風俗。遵守生態環境保護規定,不破壞植被,不追捉、亂喂動物,不違法購買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遵守文物古跡保護規定,不涂刻、攀爬。在場館內參觀不大聲喧嘩、不違規飲食,遵守拍照攝像規定。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遵守旅游場所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疏導指引,聽從風險提示提醒。
包容禮讓、文明理性。保持心情“涼爽”,給燥熱情緒“降溫”。合理安排行程,預約錯峰出行。維護公共秩序,依序排隊,不擁擠和爭搶,不違規吸煙。尊重他人權益,尊重服務人員勞動。遇到糾紛理性處理,不采取過激行為。
低碳節約、綠色出游。踐行“光盤行動”,杜絕餐飲浪費,拒絕食用野味。不亂扔垃圾,落實垃圾分類要求,避免和減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綠色出行方式,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工具。
總之,游客在收拾出游行囊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帶上一個小錦囊,封口寫上“文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