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諸葛亮在三國中時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前期的時候非常的得意,基本上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晚年卻并不那么順利,在北伐的時候受到了很大
諸葛亮在三國中時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前期的時候非常的得意,基本上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晚年卻并不那么順利,在北伐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挫敗,最終郁郁而終,有人說諸葛亮后期落敗是因為他逆天而行,那諸葛亮為什么逆天而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諸葛亮為什么逆天而行
司馬光曾經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諸葛亮,就是諸葛亮自負才能,逆天而行,自取敗之也,意思就是他最終的落敗,其實就是因為太自負了,諸葛亮原本就是一個隱士,因為劉備愛才,所以他放下自己高貴的身份來三請諸葛亮,并非常重用他。
諸葛亮因為劉備對自己的愛惜,所以一直也非常的感激,諸葛亮對劉備一直都非常的忠心,所以當時明知不敵曹魏強大的情況下還是六出祁山,與曹抗衡,那個時候一切已經成了定局,曹魏有統一天下的決心,所以那個時候諸葛亮那么做就是在逆天而行,而諸葛亮為什么逆天而行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想辜負了對劉備的忠心。
諸葛亮為什么執意北伐
對于諸葛亮執意北伐這個決定很多人都認為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屬于逆天而行,那諸葛亮為什么逆天而行呢,其實他是想通過北伐來拖緩魏國的發展,當時的蜀國和魏國領地相差其實并不大,但是蜀國的人口和資源當時遠遠不如北方,所以當時漢朝的所有重心都在北方。
魏國擁有農田、技術和人口等都是兩國最好的,諸葛亮為什么逆天而行,原因就是他想著假如這兩個國家都安穩的發展的話,很快魏國就會超越蜀國,那時候魏國在來進攻的話,蜀國就無還手的余地了,只能任人宰割了,現在起碼還能抗衡。
所以諸葛亮選擇了進攻,在他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只要有一線贏的機會,就不能停下腳步,當然這里面還是諸葛亮太過自負了,他不應該兵分兩路來進攻,當時司馬懿因為多疑,所以一直都在避戰,導致諸葛亮因為糧草供應不上,所以被迫撤退,要真正開打的話說不定還有贏的勝算。
諸葛亮逆天而行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為了能夠保住劉嬋的位置,所以將魏延斬殺了,導致蜀國再無大將,等他死后劉嬋也寡不敵眾,最終落敗。那個時候諸葛亮也沒有跟劉嬋處理好蜀國內部的矛盾,導致整個蜀國開始內亂。
總結:不管諸葛亮為什么逆天為而行,都不重要,他這一生對的起自己也對的起他的主公,因為有他做了一個臣子該做的一切,所以就足夠了,當然他還贏得了百姓們的敬重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