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17日,臺風泰利登陸前,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銀海灣沙灘出現大量生蠔、青口貝、海蠣等海鮮。當天17時許,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海灘上布
7月17日,臺風“泰利”登陸前,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銀海灣沙灘出現大量生蠔、青口貝、海蠣等海鮮。當天17時許,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海灘上布滿了生蠔等海鮮,不少附近的村民拎著桶或袋子,不一會便滿載而歸。李先生告訴記者,他聽朋友說銀海灣這邊有很多生蠔被沖上岸,所以特地帶了夾子、手套、水桶,來這邊撿生蠔。“很快一桶就滿了。”除了生蠔,在現場,還可以看到青口貝、海蠣、螃蟹、蛤蜊、蚶子等海鮮,大小不一,形成了十幾米的“海鮮灘”。相關部門提醒市民,臺風天氣不要前往海邊及在海邊逗留,避免發生危險。
臺風“泰利”是今年第7號臺風,也是今年第一個登陸我國的臺風。17日下午5時許,臺風“泰利”在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0百帕。登陸后,“泰利”強度逐漸減弱,向西北方向移動。
臺風“泰利”給廣東省沿海地區帶來了強風和暴雨。據廣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消息,截至17日18時,全省共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25.8萬人,緊急轉移漁船3.4萬艘。受臺風影響,廣東省多條高速公路、多個機場和港口暫時關閉或限制通行。另外,“泰利”還引發了沿海地區的風暴潮和滑坡等次生災害。
思考啟示
這一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思考啟示:
臺風是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和危害性,是造成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應該增強對臺風的防范和應對,加強氣象監測和預警,提高災害防御能力和水平。
臺風也是一種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候現象,受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為干擾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是反映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應該重視對臺風的研究和分析,探索臺風的成因和規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發展。
臺風還是一種考驗人類智慧和團結的氣候現象,需要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協作,需要科技創新和文化引領。我們應該借鑒對臺風的經驗和教訓,完善防災減災機制和制度,提升公眾安全意識和素養。
臺風中出現的海鮮灘更是一種奇特和有趣的現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也反映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利用。我們應該欣賞自然界的不同風光和物種,用科學和理性的態度看待自然現象和資源變化,用愛心和責任的精神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