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古代人權是沒有的,想要被處死的人性化一點的只有鴆毒,但是只面向高端人士。平民還是砍頭和縊首來的最多,還有其它像腰斬、乳房鉗則太過
在古代人權是沒有的,想要被處死的人性化一點的只有鴆毒,但是只面向高端人士。平民還是砍頭和縊首來的最多,還有其它像腰斬、乳房鉗則太過于血腥了,而鋸割更是以延長犯人受苦的時間而著稱。犯人感覺到死亡一步步臨近,人沒死而精神崩潰的不在少數(shù)。
古代鋸割酷刑的首次應用
大家都知道鋸子是用來鋸木頭的,但是腦洞大開的古人卻把鋸割用于酷刑當中,而且還發(fā)生在古代著名的三國時期。是三國中的吳國君主孫皓發(fā)明的,當時孫皓的寵臣陳聲中郎將可以說是意氣風發(fā),在吳國呼風喚雨。
但是后宮中孫皓的寵姬卻異常的極度陳聲,于是寵姬派遣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務,近侍被陳聲逮捕。寵姬馬上想孫皓吹枕邊風,于是孫皓不分青紅皂白下抓拿陳聲,并且命令儈子手用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孫皓真不愧是一個亡國之君。
不過在我國古代,鋸割之刑被應用的卻不是很多,從三國之后,很少有人在受到這種酷刑,所以說名聲不顯。不過說真的,古代的許多酷刑都比鋸割更加殘忍。所以鋸割漸漸趕不上“潮流”,而被當權者遺忘。
中世紀歐洲鋸割酷刑成常態(tài)
雖然鋸割酷刑在中國被應用的不多,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卻是一種被應用得非常多的刑法,許多犯了有巫術、私通、謀殺、褻瀆或盜竊行為的人。都會被處以鋸割酷刑,這又是一種宗教發(fā)明的刑法。
而且歐洲在實施鋸割酷刑的時候,是先把犯人倒吊起來。因為犯人是倒掛著的,因此能夠盡可能長時間的讓他們保持頭腦清醒,時間可持續(xù)幾小時。一些人被完全切成了兩半,而大多數(shù)人則只切到腹部,以延長其死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