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烏克蘭《基輔郵報》7日報道,當地時間6日早,橫跨第聶伯河的重要基建設施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主體結構坍塌,決堤的洪水沖向下游地區,導致
據烏克蘭《基輔郵報》7日報道,當地時間6日早,橫跨第聶伯河的重要基建設施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主體結構坍塌,決堤的洪水沖向下游地區,導致百余座城鎮和鄉村遭遇大水漫灌,俄烏雙方均表示對方應對這起災難負責。
洪災覆蓋上百座村鎮
據報道,始建于蘇聯時期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長約3.2公里、壩體高約30米,位于赫爾松州,是烏克蘭國內規模最大的水電設施。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大壩坍塌的原因系當地時間6日凌晨發生的爆炸。該國南部居民、32歲的教師葉羅申科表示,她6日凌晨確實被炮火聲驚醒,巨大的爆炸聲令家中的窗戶都為之顫動。炮聲過后,她隨即在手機上看到了洪災預警信息。
今日俄羅斯新聞網稱,6日當天,位于大壩下游的第聶伯河水位猛增10米,與水電站毗鄰、目前由俄方控制的新卡霍夫卡市一下淪為重災區。據俄羅斯塔斯社7日報道,該市緊急調遣50多輛大巴將民眾送往安全地帶,另有為數不詳的居民被送往附近醫院。該市負責人列昂季耶夫表示,新卡霍夫卡市洪水開始退去,但下游大量居民點被完全淹沒,僅在該市市區就有約600棟住宅樓處于洪水區。
據烏克蘭官方稱,大壩決堤當日就造成了下游地區20多座村鎮被洪水淹沒,未來幾日將蔓延到該國南部約80多個地方行政區劃,共計約4萬人需要被疏散到安全地區。據估計,這場洪災將影響到近百座村鎮,災區水位需要5至7天才能恢復正常。
戰火與洪水,災民“水深火熱”
美國《紐約時報》稱,俄軍與烏軍長期在第聶伯河兩岸對峙,不少居民近兩年飽受戰事困擾,大批居民選擇背井離鄉。
赫爾松地區65歲老人切爾尼索娃稱,自家住在低洼地帶,洪水來臨時房屋“四面進水”,天亮時家中已是一片狼藉,她只能帶著兩個手提箱的家當逃難。居民謝爾蓋指著附近被洪水淹沒的房屋和花園,幾乎絕望地表示:“所有的生靈都被洪水沖刷,大家都得死。”另一位居民維克多迷茫地說:“沒有人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
新卡霍夫卡市當局稱,目前已為從洪水區撤離的民眾設立44個臨時住宿中心。在該市醫院附近疏散點尋求幫助的老人瑪麗亞說:“我在新卡霍夫卡生活了46年,我的房子雖然沒被洪水淹沒,但住所周圍一天受到17次炮彈襲擊,我很害怕。”隨后,疏散點工作人員記錄了她的信息并幫助她安排撤離。
然而,目前通往一些村鎮的救援、疏散工作受到了阻撓。有救援人員表示,救援難度隨著洪水的蔓延而不斷增加:“我們早上還能把車開進災區,之后就得動用卡車,現在大型車輛都進不去了,得用船。”即便一些受災地區正積極組織撤離工作,仍有部分居民表示“無處可去”。市民葉夫赫尼婭表示,她95歲的祖母臥床不起,“我能去哪?我能把她丟給誰來照看?”
“永久改變生態系統”
對于大壩損毀一事,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這將為烏克蘭帶來“人道主義、經濟與環境的巨大災難”,是戰爭為平民造成“可怕代價”的又一例證。
烏克蘭方面警告稱,水電站貯存著至少150噸機油,現已全部排放到河道中,并隨著洪水四處蔓延。烏克蘭環境保護部長史特雷斯表示,洪災造成的污染將對災區生態系統造成“永久性的損害”。烏克蘭農業政策和糧食部稱,此次洪災將淹沒約1萬公頃的農田,同時造成魚類等生物的死亡,所有生物的損失總額可能高達105億烏克蘭格里夫納(約合20億元人民幣)。
此外,居民點的飲用水源也將受到影響。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新卡霍夫卡市副負責人德米特里耶夫稱,被洪水淹沒的地區面臨著飲用水短缺的風險。此外,該市墓地也被淹沒,導致嚴重的水污染,給民眾造成巨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