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龍是傳說中的生物,雖然無法用科學的觀念來解釋,但是無法否認它的存在,然而在世界各地常有真龍現身事件,比如營口墜龍事件、06年真龍吃人
龍是傳說中的生物,雖然無法用科學的觀念來解釋,但是無法否認它的存在,然而在世界各地常有真龍現身事件,比如營口墜龍事件、06年真龍吃人事件等等,更是讓許多人相信龍真實存在,那么龍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龍的種類和等級,讓我們對它有更細致的了解。
龍的種類和等級
在南朝祖沖之的著作述異記中,曾有一句話是“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而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龍的種類和等級,其中等級的劃分是按時間來計算的,分別是蛟、龍、蛟龍、應龍,蛟的等級是最低的,而應龍的等級則是最高的。
所謂蛟就是指龍的前身,它是傳說中能夠引發洪水的有鱗的生物,史料記載它曾多次被人募集,喜歡隱居在池塘和河流的水底,它和龍長得很像,但并不是龍,長度可以達到3米,當蛟龍修煉千年之后,它便會入?;鼾?,因此民間常有走蛟的說法,通常情況走蛟會伴隨狂風暴雨、河水猛漲。
之后便是龍的形態,在龍的種類和等級中,這是等級僅高于蛟的一個等級,關于它的外觀有許多種傳說,比如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它的出現有好有壞,在春天它出現在天空,可以給人們帶來大豐收,雖然人們懼怕它,但是依然有許多人想要見到它。
角龍:龍在修煉500年后會變成角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成年形態,這個時候的它們會常有角,所以會被稱為角龍。角龍實際上算是龍里面輩分比較高的一種了,屬于龍里面的老者,能力自然也是更強,在宋代史料人們角龍的外形既像牛,也像蝦,當然似乎從沒有人見過它。
應龍:在龍的種類和等級中,應龍是等級最高的,它是龍在修煉1000年以后的形態,此時的它會常有翅膀,傳說它曾作為黃帝的大將去斬殺蚩尤和夸父,是上古時期的神龍,也被稱為黃龍,還曾幫助過大禹治水,所以在傳說中它的位置極高,也是非常少見的。
龍的前身是什么動物
事實上在蛟之前,它還會有一種形態,那就是虺,它是中國古代傳說總的一種毒蛇,一般棲息在水中,經過500年的磨練便會變成蛟,也有人將它視為龍的幼年時期,屬于爬蟲類動物,在西周時期的很多青銅器上,都曾有它的影子,不過完好保持下來的并不多見。
關于龍的種類就有許多種說法,史書上對龍的稱謂也非常繁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分別是青龍、虬、螭、火龍、蟠龍、云龍、望龍、行龍、魚化龍、蜃龍等等,此外還有龍的衍生物出現,甚至傳言象、龍馬等等都是龍的子嗣,是它與不同的生物交配之后的產物。
青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于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東方之神,于八卦為震、巽,于五行主木,象征四象中的少陽,四季中的春季。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物實證大約在距今6500年前,與古人對于星辰的原始崇拜有著密切的直接關系。
虬:神話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一說沒有角的幼龍。亦作“虬枝”。盤屈的樹枝。元吳師道 《廬山紀游贈黃伯庸》詩:“入門雙劍色,夾道萬虬枝。” 清 納蘭性德 《金山賦》:“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葉而吟風。”
螭:是古代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屬于一種沒有角的龍。在中國古建筑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盤螭,則是他兩兩盤卷的樣子,曹植《桂之樹行》即有上有棲鸞,下有盤螭的句子。
火龍:《清史稿》載:“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龍見于張體兩川圍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龍見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于龍王峪,先大后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梁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