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13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官方天氣預報稱,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4月13日20時至14日20時,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內
4月13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
官方天氣預報稱,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4月13日20時至14日20時,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甘肅河西、青海柴達木盆地、寧夏北部、陜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北部、遼寧、吉林、河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中西部、甘肅西部的局部地區有沙塵暴。
另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微信公眾號“”介紹,4月13日夜間到14日,新一輪冷空氣會攜大風沙塵,再度影響我國北方地區。沙塵的范圍將覆蓋新疆東部和南部,一直到東北中南部、黃淮北部一帶,尤其是京津冀周邊地區。13日白天的沙塵仍然屬于上一輪的“回鍋沙”,明天“新沙”又要“到貨”,前后兩波沙塵幾乎是無縫銜接。
目前來看,預計到15日,北方大部沙塵會明顯轉好,但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和南部、甘肅西部、寧夏、陜西北部等地,周末兩天(4月15、16日),沙塵天氣仍可能比較頻繁。
受蒙古氣旋及后部冷空氣影響,4月9日以來,我國15省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沙塵天氣過程。監測顯示,內蒙古呼和浩特、巴彥淖爾、阿拉善和山西大同、北京等地出現沙塵暴,內蒙古錫林郭勒、包頭、烏蘭察布和河北張家口等局地出現強沙塵暴。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
12日,今年第8次沙塵天氣過程跨過長江影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而且在南風的裹挾下,還回流到華北多地,午后大片區域PM10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
4月13日下午召開的沙塵天氣通氣會上,中國氣象局邀請專家做了深度解讀。
據中央氣象臺環境氣象室主任張碧輝介紹,今年的沙塵過程具有首發偏早、次數偏多、集中頻發等特點。第一次沙塵過程出現在1月12日,較常年偏早32天。目前已有8次沙塵天氣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多2次,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多。而且3月以來已經有6次比較大范圍的沙塵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多1次。
其中,3月19日至23日的沙塵暴過程為今年以來最強,4月9日開始的沙塵過程為今年以來第二強。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首席王新介紹,4月9日以來的沙塵過程雖然強度不及3月19日至23日的過程,但影響時間更長,而且受偏南氣流影響,還出現了沙塵回流。
為何會有沙塵回流?張碧輝解釋:“沙塵回流主要是因為本次過程冷高壓偏弱,導致沙塵向南傳輸的過程中清除較慢,被南風重新輸送回華北等地。”王新還介紹了與沙塵密切相關的內蒙古積雪監測情況。衛星監測顯示,今年內蒙古積雪面積偏少,積雪覆蓋日數偏短,利于起沙,這也是今年沙塵偏多的一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