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3日,長沙市統計局發布《長沙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末長沙市常住總人口1042 0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 8%。城鎮化
4月3日,長沙市統計局發布《長沙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末長沙市常住總人口1042.0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8%。城鎮化率為83.27%,比上年末提高0.11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口出生率為7.84‰,死亡率為7.25‰,自然增長率為0.59‰。
至此,中部六省會均已公布2022年末常住人口數據。同期,武漢常住人口1373.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01萬人;鄭州常住人口1282.8萬人,比2021年末增加8.6萬人;合肥常住人口963.4萬人,增加16.9萬人;南昌常住人口653.8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06萬人;太原常住人口543.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1萬人。
解讀:省會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引擎,對人口流動具有較強虹吸效應,從最新公布的人口規模來看,六個省會城市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增量最大的城市是長沙——2022年末常住總人口1042.06萬人,較上年增長18.13萬人;合肥、南昌分別以16.9萬人、10.06萬人的增量位列二、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公布的2022年城市常住人口增量中,長沙18.13萬的增長人數位列第一,超過杭州等人口增量大市。事實上,早在2021年,長沙就曾以一年新增19.14萬人的量級,躋身中部人口增量第二城,全國第三城(當年武漢人口回流,增長120.12萬人,居全國首位)。
省會強則全省強,省會興則全省興?;谶@樣的邏輯,“強省會”是不少省會城市追求的目標,過去幾年包括鄭州、長沙、合肥、南昌等均喊出“強省會”的口號。
從人口首位度來看,目前中部六省會中,武漢常住人口占湖北全省的23.51%,而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的占比均為15%左右,相比之下,鄭州僅為12.99%。今年開年,鄭州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條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根據當地媒體梳理,目前鄭州的落戶門檻僅高于南昌,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處于第二低的水平。
有觀點指出,當人口進入生育主導型負增長區間,人口回流就是省份之間、城市之間的內部競爭,而省會城市則是吸引人口回流的關鍵引擎。根據各地2035總體規劃,2035年武漢規劃人口為1660萬,鄭州為1800萬,長沙1550萬,合肥1300萬,南昌800萬,太原680萬。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西部很多大城市的落戶門檻逐漸放寬放開,人口的持續增長對城市功能品質的要求不斷加大,未來僅僅通過降低門檻引人留人已經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