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筑起“防火長城
近日,上千名志愿者重返重慶縉云山,栽下一棵棵小樹苗。
“縉云山是非常美的,大家努力起來,為它增添一分顏色。”去年8月,縉云山發生山火,大量志愿者主動參與救援,筑起“防火長城”。致敬!
“大家注意了喲,植樹的時候苗子要正,土壤分層壓實,最后再澆定根水……”3月9日,在重慶北碚區縉云山4號防火隔離帶旁,十余名去年參與了山火救援的志愿者、居民代表再次來到火燒跡地,在林業專家的指導下,沿著山脊線種下一株株新綠。
歇馬街道縉云山四號防火隔離帶是去年山火期間,縉云山開挖的最后一道隔離帶。彼時,來自云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地增援的消防部隊集結于此,與志愿者、附近居民齊心協力,奮戰通宵,終于遏制住山火的蔓延。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四號隔離帶旁,曾被山火肆虐的山林已漸漸萌發新芽,盡顯勃勃生機。“為山林親手種棵樹,這才是春天該有的儀式感。”迎著初春的暖風,北碚(人防)山城雪豹應急救援隊隊員王瑩,正和隊員相互配合,他們揮鍬鏟土、培土圍堰,接連種下了三棵木荷幼苗。
去年山火期間,王瑩和30余名突擊隊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全力疏通上山的生命通道,保障后續物資和滅火專業人員能夠順利趕赴前線。這天,王瑩和隊友們特意穿上了去年救火時的防護救援服前來植樹,讓靚麗的雪豹紅再現縉云山。
“‘二饅頭’,這桶水給你。”定植完樹苗,王瑩又將附近引來的消防水裝進水桶,一一分給參與植樹的志愿者、居民代表,方便他們給樹苗澆水。王瑩口中“二饅頭”名叫張俊,這天,他與林業專家協力種下了一棵新樹苗后,又抬頭望了望四周,在心里默記下樹苗的位置。他說,“明年我還要來看看自己親手種下的樹長得怎么樣了。rn”
張俊是一名摩托車愛好者,去年他頭頂烈日,駕著摩托車將消防物資從山腰處的中轉站一車車地運至防火隔離帶。每天,他的衣服褲子被汗水浸透,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他卻毫無怨言。
“得知政府將在火燒跡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我馬上就報了名。”植樹現場,居民代表鄧國強揮動著鐵鏟,將泥土填入樹坑中,隨后培實新土、堆起圍堰,道道工序做得認真細致。鄧國強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好綠水青山,為縉云山的生態保護出一份力。
風拂面,新綠初綻。志愿者、居民代表和林業專家們兩兩分組,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番熱火朝天的勞動,一棵棵新栽種的苗木迎風挺立,把防火隔離帶裝點得生機盎然。植樹結束后,大家還自發將周邊的落葉、殘枝清理干凈,為植物生長營造良好的空間。
防火樹種成我市植樹造林“新寵”
“木荷是天然的防火樹種,栽種時應適當深栽。”rn3月9日,北碚區縉云山義務植樹現場,林業專家正向植樹的志愿者、居民代表們科普防火林木。記者從市林業局了解到,今年,防火樹種成為我市植樹造林的“新寵”,各地因地制宜栽種防火樹種,加快構建形成“以林養林、以林護林”的生物防火林帶。
縉云山位于亞熱帶常綠落葉和針闊混交林植被地帶,生長著大片的馬尾松林,馬尾松含有大量樹脂和揮發性油類,遇上極端高溫天氣,就容易引發山火。北碚區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結合地形地貌科學規劃設計,將在林緣地帶、山脊處設置生物防火林帶,通過栽種以木荷為主的防火樹種,把集中連片的森林割塊、封邊、形成閉合圈,起到阻火、隔火、斷火的作用。
防火隔離帶是阻斷森林火災的“最后一米”。3月9日,在江津區,林長攜手檢察長、山林警長,同樣在火燒林地上種下了一株株木荷、楨楠等防火樹種。“這里曾是一片針葉純林,我們希望利用春季樹木生長的旺盛期,栽種一些具有防火功能的闊葉樹種,通過改變林木成分提高森林防火、御火能力。”該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種樹吧,用雙手成就一片綠色。”今年,長壽區首次開通了義務植樹網上報名通道,號召市民為火燒跡地植樹添“新綠”。“報名通道開通后僅三天,我們就吸引了500多名市民報名參加。”長壽區林業局負責人介紹,與往年不同,今年他們向苗圃購買了3000多株防火樹苗,植樹節當天將向報名參加的市民免費提供樹苗和植樹工具。
在黔江區,中塘鎮圍繞“生態+經濟”,組織村民在森林防火帶上種上了一株株油茶樹。“油茶樹是天然的防火樹種,它的葉片不宜燃燒,成林后還能遏制其他易燃植物的生長,起到很好的防火阻隔作用。”中塘鎮相關負責人說。不僅如此,油茶還是當地的主導產業之一,種下油茶林后,他們將引入農業公司,通過入股分紅等方式,動員村民對防火帶上的油茶林進行統一管護,不僅起到防火隔離作用,還能促進村民增收。
“防火樹種之所以能防火,是因為其水分含量較高,耐火、難燃,當大火燒到防護林時,會自動熄滅。”市林科院正高級工程師陳本文說,以木荷為例,其葉片水分含量就高達45%,在烈焰的燒烤下焦而不燃,且樹皮較厚,可以阻擋熱量傳遞。目前,我市主要的防火樹種有木荷、楠木、南川木菠蘿、油茶、女貞、夾竹桃等,它們大多具有生長迅速、郁閉快、適應性強、萌芽力高的特點,是植樹造林的良好選擇。不過陳本文也提醒,大部分防火樹種適宜中低海拔生長,在種植時也應注意“適地適樹”的原則。
居民代表熊志強:
我要繼續守護好這片林子,讓好生態造福山民澤被子孫
揮鍬鏟土、培土圍堰……3月9日,北碚區縉云山植樹現場,居民代表熊志強一連種下了木荷、紅楓等多棵樹苗??粗恢曛陿涿绱A⒃谖L中,他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打開手機拍照記錄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熊志強是歇馬街道一家機械廠的維修工,也是縉云山腳下土生土長的北碚娃。“我是看著這片山林長大的,小時候就經常和父親上山植樹。”對于縉云山,熊志強有著深厚的感情。
去年8月,極端高溫天氣導致縉云山突發山火,熊志強召集了好幾位戰友,帶著從廠里借來的滅火器,率先沖上山救火。消防救援隊趕到后,他又配合志愿者們一起配送物資、砍防火隔離帶,在山上整整奮戰了七天七夜,保住了縉云山的大片森林。
下山后的第二天晚上,天空突然飄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慢慢地,雨越來越大,在一陣閃電雷鳴后,終于大雨侵盆。他站在家中陽臺,望著不遠處的凹兒坪,想著山上的森林終于不“渴”了,激動得大聲歡呼。
第二天一大早,熊志強就迫不及待地趕往凹兒坪。經過一夜的大雨洗禮,有些小草已經探出頭來??粗笞匀粡姶蟮纳?,熊志強的心被瞬間治愈了。他俯下身子,將地里的殘枝、落葉一一清理干凈,疏通了部分堵塞的山溝,為山林休養生息創造更適宜的環境。
事實上,這大半年來,熊志強幾乎每周都要跑上山,與森林管護站的工作人員一起討論山林的撫育、管護等。去年冬季,縉云山迎來大雪天氣,飄飄灑灑的雪花讓縉云山遍地銀裝素裹,積雪最厚時能沒過腳踝。一些林業專家告訴他,大雪覆蓋能減少部分病蟲害的發生,這對春季森林的生長大有益處。熊志強偶爾也會跟隨護林員一起巡山,他會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幼枝上的積雪,和工人一起給受傷的樹干包扎,促其愈合,恢復生長。
今年2月,熊志強和家人上山玩耍時,竟欣喜地發現,一株株新竹從燒焦的竹根縫中長出,有的已有半人來高,竹葉碧綠清脆,甚為繁茂,一陣微風吹過,竹林沙沙作響,像是在給鳥兒伴奏。熊志強告訴記者,竹子生命力極強,這些長出來的新竹,幾年后就能形成一片竹林,蘊藏著勃勃生機。
當天,在植樹現場的防火隔離帶外,記者看到,那些保存下來的林木長出新綠,依舊郁郁蔥蔥。“去年,我們通宵奮戰挖出的隔離帶,成了這片林子的防護墻。”熊志強欣慰地說,這段時間,他也會參加一些森林防火宣傳的志愿服務,向縉云山上的游客講述救火的故事,呼吁他們不要亂扔煙頭,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縉云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我要保護好她,讓這片山林能夠繼續造福山民,澤被子孫。”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