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僵持了大約四年半的韓日關系,如今有了緩和的跡象。當地時間3月9日,韓國總統室發布新聞稿稱,韓國總統尹錫悅將應邀于3月16日至17日對日本
僵持了大約四年半的韓日關系,如今有了緩和的跡象。
當地時間3月9日,韓國總統室發布新聞稿稱,韓國總統尹錫悅將應邀于3月16日至17日對日本進行訪問,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韓聯社指出,這將是韓國總統時隔4年訪日,也是尹錫悅自去年5月就任韓國總統以后首次訪日。
目前兩國正就尹錫悅訪日行程的細節進行協調。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尹錫悅此次將以工作訪問規格訪日。
值得一提的是尹錫悅此次訪日的背景。自2018年韓國大法院判處被日本強征韓籍勞工受害者索賠勝訴以來,韓日關系一度趨冷。在訪日計劃確定之前,韓國政府表示愿與日方一道面向未來,公布二戰被日強征勞工索賠案解法。日本共同社指出,日韓政府就解決兩國間最大的懸而未決問題實際上達成了共識。
即便尹錫悅反復強調政府推出的索賠案解法符合韓日兩國共同利益,這項方案仍在韓國引發“屈辱外交”爭議,韓國民眾指責政府在沒有征得受害者同意的情況下,單方面拿出第三方代賠的解法,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加害”。
時隔4個月,兩國領導人再會面
4個月之前,尹錫悅和岸田文雄已經在柬埔寨金邊見過一面。
2022年11月,在東盟-東亞峰會期間,日韓領導人進行了約3年來的首次正式會談,會談持續了45分鐘,兩人就盡早解決橫亙在兩國間最大的懸而未決的問題——二戰被日強征勞工問題,達成了一致。
4個月之后,韓國政府不僅拿出了一份二戰被日強征勞工索賠案解法,尹錫悅訪日也被提上日程,一度趨冷的日韓關系如今有了回暖的跡象。
當地時間3月9日,韓國總統室發布消息稱,尹錫悅將應邀于3月16日至17日對日本進行訪問,與岸田文雄舉行會談。韓聯社指出,預計兩國領導人此次將就日本對韓出口限制措施、恢復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從多方面促進兩國交流的方案等議題進行討論。
二戰被日強征勞工索賠案解法公布僅三天后,尹錫悅政府宣布了受邀訪日的行程。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李家成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日本邀請尹錫悅出訪,實際上是對韓國提出索賠案的變相回應。
如今日韓在兩國間最“懸而未決”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日本共同社指出,日韓有意重啟兩國首腦每年一次互訪的“穿梭外交”。
“穿梭外交”機制由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與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共同商定。在2011年12月韓國時任總統李明博訪日之后,兩國首腦的穿梭外交中斷。
日韓雙方都對這場訪問很期待。韓國總統室表示,相信尹錫悅此訪將推動韓日領導人時隔12年重啟交流,成為韓日關系改善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松野博一也在記者會上表示,韓國是日本在應對國際社會圍繞各種課題開展合作的重要鄰國,期待此訪能推動基于友好的兩國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
“屈辱外交”,韓民眾指責政府“舉白旗投降”
或許韓國政府提出的二戰被日強征勞工索賠案解法讓尹錫悅十分滿意,他借此獲得了出訪日本、重啟兩國關系的機會,但這份索賠案解法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極大不滿。
自1997年韓國受害者向日本法院提起索賠訴訟以來,強征勞工賠償問題持續20多年。2018年,韓國大法院判處被日本強征韓籍勞工受害者索賠勝訴,隨后日韓關系逐步陷入僵局,日本先是限制對韓出口關鍵半導體材料,再將韓國踢出適用簡化出口程序國家白名單。2019年,韓國決定不續簽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雙方糾葛了約四年半的時間,當地時間3月6日,韓國政府公布二戰被日強征勞工索賠案解法,即韓國政府在征求國內各界意見和與日方談判的基礎上形成的“第三方代賠方案”。
所謂“第三方代賠方案”,指的是由韓國企業向韓國行政安全部所設“日本帝國主義強制動員受害者支援財團”捐款籌資賠償。這意味著韓國大法院判決認定強征韓籍勞工的日本企業三菱重工、新日鐵住金,無需道歉,不用賠償。韓聯社指出,因被韓國大法院判處賠償的日方被告企業不參加籌資,這一方案能否解決到位受到質疑,部分受害勞工也表示強烈反對。
當地時間3月7日,韓國在野黨及1500多個市民團體就“第三方代賠方案”在國會大樓前舉行集會示威。據《韓民族日報》報道,尹錫悅此舉引發“屈辱外交”爭議,市民團體代表在記者會上批評尹錫悅政府使國格顏面掃地,再次踐踏國民傷痛,“哪有如此本末倒置的舉白旗投降、亡國外交慘劇?”
三菱重工強征勞工受害者梁金德(94歲)、金成柱(94歲)也出席了這場記者會,他們已經為強征勞工問題進行了30多年的法律斗爭。梁金德表示,像這樣遭受冤屈還是第一次,“寧愿餓死也不收那種臟錢。”
韓國民眾對“第三方代賠方案”的不滿或主要在于它沒能解決民眾的根本訴求。李家成解釋稱,二戰被日強征勞工受害者的核心訴求有兩點,一方面是要求日本政府進行正面道歉;另一方面是要求日本被告企業進行賠償,但兩點都沒有在方案中得到實現。韓方主動對日本作出妥協,最終的解決方案沒有顧及韓國國內的受害者,所以才引發如此大的反對聲浪。
就在民眾抗議集會的同一天,尹錫悅重申“第三方代賠方案”符合韓日共同利益。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7日,尹錫悅在首爾龍山總統府主持國務會議時表示,政府推出的二戰日本強征勞工受害者索賠案解法是基于尊重受害者立場,不斷尋求符合韓日兩國共同利益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努力成果。
尹錫悅的發言再次激怒了韓國民眾。《韓民族日報》發表社論指責尹錫悅把受害者當作絆腳石。“這意味著把受害者多年來的斗爭視為受害者只是在要錢。可以毫不夸張地認為,尹錫悅把受害者視為自己外交戰略前的絆腳石。”
韓國市民團體有意繼續主張韓國政府提出的二戰被日強征勞工索賠案解法無效,將開展國民簽名運動。不過,從尹錫悅就職韓國總統之初堅持搬離青瓦臺等系列舉措來看,尹錫悅或不會輕易改變其主張。李家成指出,尹錫悅本人非常強勢,近期他所在的國民力量黨舉行黨首選舉,黨內領導層都是“親尹派”,憑借其黨內支持基礎,尹錫悅還會利用執政優勢,強推韓日關系向前發展。
尋求加強美日韓關系,韓國國內擔憂“被牽著鼻子走”
出訪日本,只是尹錫悅近期在國際舞臺上邁出的第一步。
當地時間3月9日,韓國總統室還公布了尹錫悅在一個多月后的訪美行程。當地時間4月26日,尹錫悅將前往美國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拜登政府第二次以國事訪問的規格接待外國領導人。
此外,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多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擬邀請尹錫悅出席5月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廣島峰會)期間的擴大會議,已就此展開協調。
“尹錫悅就任韓國總統以來,他的‘價值觀外交’顯露無疑。”李家成表示,不只是配合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韓國還參加了北約峰會,如今還可能參加G7廣島峰會。他此次與日本就強征勞工索賠案達成一致,或是想提前做好鋪墊,帶著日韓關系回歸正軌的“禮物”去訪美。
尹錫悅尋求加強美日韓三方關系的舉措引起了韓國國內專家的擔憂。韓國國立外交院前院長金埈亨表示,尹錫悅政府上臺10個月,雖然一直在同美國和日本溝通,但未能積極爭取韓國自身的利益,只有韓國成了“行動隊長”。
此前,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但韓國電動汽車被排除在補貼對象之外。拜登簽署的《芯片與科學法案》也讓韓國產生擔憂。據《朝鮮日報》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李昌洋表示,不同于通常發放給外資的補貼,該補貼有很多不一般的條件,給企業造成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尹錫悅追求的韓美同盟似乎并不符合韓國企業界的利益。李家成分析稱,美國的兩項法案都在打壓韓國的兩大優勢產業——電動車和半導體,韓國企業界也頗有怨言,眼下尹錫悅的“價值觀外交”主導了韓國外交,美國對韓國可以予取予求,韓美間的不平等可能會更加放大。
《韓民族日報》指出,在經濟與安全領域的協商中,尹錫悅推行的韓美及韓美日密切外交,有可能成為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籌碼。在強調“同盟”的同時,應認真解讀美國奉行徹底的本國優先政策的意圖和動向,尹錫悅一味地迎合美國的戰略要求,不斷采取韓日及韓美日密切外交路線,這種急躁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