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部分國有企業準入機制不透明,安排自己人享受市場化薪酬待遇?即便市場化選聘,崗位要求也是為特定人選量身定制,考試考察只是走過場?部分市
部分國有企業準入機制不透明,安排“自己人”享受市場化薪酬待遇?即便市場化選聘,崗位要求也是為特定人選“量身定制”,考試考察只是“走過場”?部分市場化選聘的外部職業經理人因“莫須有”原因退出,淪為表明市場化“決心”的擺設?
全國政協委員伍愛群。 受訪者供圖2023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伍愛群,帶來一份《關于加快完善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提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發文指出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按市場化方式選聘和管理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先后被列入國企“十項改革試點”和“雙百行動”。
伍愛群稱,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的重要任務,有利于轉變國企經營機制,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2015年,寶鋼等央企已開展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近千戶子企業選聘職業經理人近5000人,近百家省屬一級企業也開展了職業經理人市場化選聘。
然而,市場化選聘的改革進度仍然較為緩慢。他指出,目前只有少數國企的少數中高管人員實現了職業化和市場化聘用,大多仍是組織和行政任命。尤其是作為改革重點對象的壟斷性國企,盡管取消國企行政級別進行多年,仍然照搬國家機關行政管理模式,改革步伐緩慢。
“從內部看,部分企業準入機制不透明,仍存在安排‘自己人’享受市場化薪酬待遇的現象。從外部看,部分市場化選聘崗位的要求條件為特定人選‘量身定制’、考試考察‘走過場’等現象仍存在。”伍愛群表示,國企的選聘機制也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公正的入口關。
“嚴管理、少授權”現象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照搬一般黨政領導干部的要求進行管理,為避免“出錯”,管得過多過死,還存在隨意減少約定薪酬等現象。有些企業存在排外心理,授權不夠充分,影響職業經理人有效履職。
此外,部分國有企業對于職業經理人考核評價的科學客觀性不足,退出機制也有待完善,考核結果及人員去留取決于個別領導意見的現象仍有存在。“一些企業本質上仍是內部近親繁殖,為表明實行市場化機制的決心,對一些考核優異的外部職業經理人以‘莫須有’原因實施退出,這些做法與中央精神嚴重背道而馳。”伍愛群說。
針對上述問題,伍愛群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推進國有企業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改革激勵相容機制,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對經營管理者進行選聘、考核和激勵,通過市場化的經營運作機制、選人用人機制、勞動用工機制和收入分配機制建設,實現選人唯賢、競爭擇優、獎優罰劣、進優汰劣,激發人的動力和組織活力。
二是嚴格把握選聘標準,切實把好入口關。堅持黨委領導,黨組織在總體導向、確定標準、規范程序、參與考察、推薦人選等方面把好關,上級紀檢部門在考試考察等流程上擔起監督責任。推動選聘標準指標化,全面衡量候選者能力素質水平,包括職業操守、職業化能力、業績表現等。落實競爭性招聘,既要吸收內部優秀人才,更要面向外部人才市場,通過競爭擇優,堅決打破企業內部繁殖的怪胎,不斷提升人才質量和企業活力。
三是完善薪酬激勵政策,建立激勵相容機制。兼顧國企薪酬體系特點,同時體現行業市場化收入水平,在一定標準上保持浮動和差異。建立多元化薪酬激勵體系,既包括固定工資收入,也包括獎金、股票等不固定或風險收入,既含有限期收入,也含有股票期權等遠期收入。
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切實把好使用關。加強對職業經理人的黨性教育,激發擔當作為,建立完善監督制度。推進契約化管理,做到充分授權,建立權責清單,明確邊界和流程。完善考核制度,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導向,合理設置指標,明確依據和標準。堅持客觀公正評估績效,嚴格兌現考核結果,堅持依據考核結果決定留任或退出,切實維護考核的嚴肅性。
五是弘揚企業家精神,創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增強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的歸屬感,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人才價值。建立改革容錯機制,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制定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激發企業家勇于探索積極創新的勇氣。建立有效的追責追溯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