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韓國最大在野黨黨首、被視為文在寅接班人的李在明,暫時躲過了牢獄之災。2月27日,韓國國會就檢方提出以涉嫌貪污、受賄、瀆職罪逮捕李在明
韓國最大在野黨黨首、被視為文在寅“接班人”的李在明,暫時躲過了“牢獄之災”。2月27日,韓國國會就檢方提出以涉嫌貪污、受賄、瀆職罪逮捕李在明的動議進行表決,贊成139票,反對138票,因贊成票未達當天出席議員的過半數(149票)而未能通過。
此前,韓國檢方指控李在明在擔任城南市長期間涉嫌在多個開發項目中收受開發商賄賂、泄露政策秘密,造成財政損失。李在明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則指出,這是與檢方關系密切的現任韓國總統、來自保守陣營的尹錫悅對進步陣營的政治報復,其最終目標指向韓國上一任總統文在寅。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歷史上雖有新總統調查前任總統的“傳統”,卻沒有現政府試圖逮捕作為“最重要國政伙伴”的現任最大在野黨領袖的先例。因此,檢方提請逮捕李在明,也被視為韓國“總統魔咒”的一次升級。
考慮到李在明領導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國會第一大黨,對他的逮捕案被國會否決,在意料之中。然而,擁有169個席位的共同民主黨早些時候宣稱逮捕案將以“壓倒性優勢”被否決,結果卻有約30位本黨議員選擇“背叛”。黨內高級官員對韓國媒體透露,這顯示出李在明對進步陣營的領導力遭到削弱。
2022年總統選舉中,李在明選擇了言辭激烈、行事激進的風格,并與文在寅政府“切割”,導致共同民主黨內的分裂與“內耗”,最終以微弱劣勢輸給尹錫悅。大選中雙方互相“揭黑”的無底線攻擊,也使兩人在中間選民中的聲譽難以恢復。
如今,韓國國會選舉將在2024年到來,而尹錫悅的支持率創下韓國民主化以來歷屆總統新低,李在明則官司纏身,雙方陣營都不斷傳出“換帥”之聲。在此背景下,通過司法調查破壞前人權律師李在明及進步陣營的“清譽”,推動共同民主黨內部分裂,同時為自己樹立“鐵腕反腐”形象,是尹錫悅的策略。
李在明則難以團結共同民主黨。曾任金大中秘書、青瓦臺國政運營室局長的權起植指出,韓國前總理、曾得到文在寅支持與李在明競爭總統初選的李洛淵,正帶領一部分議員謀求削弱李在明的領導權,為本黨在明年的議會選舉中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這些議員,正是2月27日表決中最主要的“背叛”團體。而李在明遭檢方傳喚時,其支持者攻擊沒有陪同李在明一起前往應訊的共同民主黨議員們“不忠”,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對立。
雖然目前“內部反對勢力規模不到40席”,但只要黨內反對派稍稍擴大,李在明就難逃牢獄。《韓國先驅報》援引資深政治分析師的話說,檢方可能會二次發出逮捕令,以尋求更多共同民主黨議員“倒戈”。此外,檢方還可以在不拘捕的情況下直接對李在明提起公訴。保守陣營議員們則紛紛呼吁李在明主動辭去國會席位,到案應訴。
文在寅執政后期,法務部長、前人權律師曹國案引發的丑聞,已經讓韓國社會對進步陣營“袪魅”。共同民主黨議員們必須權衡利弊:如果李在明卷入越來越多的腐敗指控,本黨是否會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失去中間選民的支持?2月27日投票后,共同民主黨黨鞭樸洪根坦言,黨內對李在明有不同看法,領導層“將努力聽取他們的意見”。
除了以“腐敗”罪名攻擊李在明,尹錫悅針對文在寅政府對朝友好政策的調查也在迅速推進。2月28日,韓國檢方以“強制遣返棄朝漁民案”對文在寅政府的兩任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徐薰及前總統秘書室長盧英敏、前統一部長官金煉鐵正式提起公訴。
“當前,尹錫悅政府在經濟、安全等事務上難有建樹,而明年的議會選舉有對尹錫悅進行信任投票的性質,如果執政黨不能超過半數議席,韓國政治將轉變為‘大選政局’。”權起植指出。不過,對進步陣營的攻擊能否轉變為保守陣營的選票,尚未可知。分析人士多認為,共同民主黨內的“背叛”指向李在明個人,而非進步陣營。2022年12月,檢方提出對共同民主黨議員盧雄來的逮捕案時,國會曾以161票的絕對多數予以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