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演員轉行為制片人的張萌,今日在微博公開談論:演員到底需不需要有文化,這個話題可以說在當下的娛樂圈,是比較敏感的。畢竟這些年流量的
從演員轉行為制片人的張萌,今日在微博公開談論:演員到底需不需要有文化,這個話題可以說在當下的娛樂圈,是比較敏感的。
畢竟這些年流量的興起,很多當紅明星都是從愛豆轉行。他們不是唱跳女團出道,就是男團爆火。
成名的主要因素就是顏值,不像她們那個年代必須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以及與角色的貼合度。
張萌分享了她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她說:之前的一部戲就選了一位比較年輕的女主,在她的演藝生涯中,從來沒有演過這類的角色。
而且她的年齡和生活閱歷都沒法覆蓋劇中的角色,所以一開始導演特別擔憂。
但她是一名學霸,利用自身強大的理解能力,迅速的完成了對角色的解讀,最終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所以,演員真的要多讀書,只要有了對各種角色的解讀力,就能輕松的駕馭不同風格。
當然,也有遇到理解比較匱乏的演員,這樣子的話,就會很依賴導演,必須得一場一場的教,大家都會很辛苦。
出來的效果,也比不上自身理解帶來的沖擊。
說完這些,張萌的評論區炸了。
紛紛對號入座,開始帶圖和人名,一眼望去,全是當紅頂流。
說到不好的,易烊千璽刷屏最多。他曾經在綜藝上寫錯字的事,被很多人提起。
一次是張開嘴的張,他沒有寫出來。
一次是蔡康永的康,因為這是一位知名主持人的名字,所以他還在微博公開道歉,表示:平時用手機打字太多,這次上節目太緊張,所以才把康字寫錯了,該罰!
并呼吁大家都不要學他寫錯字,自罰一百遍!
雖然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康”字也是很簡單且很常見的一個字。并非生僻字,所以作為公眾人物確實應該接受批評。
這種低級錯誤,不應該犯。
接下來說到對人物的解讀,就是有王一博和劉詩詩躺槍。
王一博是因為在出演《無名》時,接受采訪,被問道:因為角色學到什么東西?
而他卻用:對不起,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來作答。
這樣的態度,會被理解為:一是對角色不夠了解,根本沒有把握他的特點。
二是自身語言組織能力較差,所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能懂那個角色,卻表達不出來。
甚至還用: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以此來結束尷尬的氣氛。
不管出于哪種原因,他都已經被網友定義為“絕望的文盲”。
另一位劉詩詩,作為演藝圈的“前輩”,曾經靠著無數經典角色而長紅十幾年的女星,她一直以氣質女神著稱。
沒想到也被網友扒出,對于角色的理解太差,連最基本的劇本都看不懂。
拍劇就像拍雜志一樣,平靜得像湖水。要不就總莫名其妙的笑,根本get不到她的笑點。
演技太單一,接不住對手演員傳遞的戲。
特別是在拍完《女醫明妃傳》后,接受采訪時,她說女主對男一號的感情不是愛情。
就此還被編劇點名吐槽過,敢情戲都演完,她都不知道是用一種什么心態去演對手戲。
更別說復雜的內心戲,難怪網友評價她“木訥”、“目光呆滯”。
還有一種就是對自身職業的定義搞不清楚的演員,比如:正流量鼎盛的95花趙露思,上幾個月經常看到她在熱搜榜上。
不是夸顏值、就是贊演技,直到有一天她的一張23歲實績圖沖上熱搜。
才知道原來這個年輕的小演員,已經演了好幾部收視率還不錯的電視劇。
只不過她面對記者的提問:什么是演員?
卻只能笑呵呵的回答:是我自己啊,是什么?
這樣的答案,怎么可能會是記者想要聽到的。又怎么會是在正常場合該做出的回答。
或許,朋友之間可以一帶而過。但比較正式時,顯然是對演員的定義沒有自己的理解。
甚至還有一些“老油條”就喜歡用“信念感”來標榜自己,塑造一種很熟稔的感覺。
殊不知,這種信念感它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就像所謂的“破碎感”和“氛圍感”一樣。
還記得有段時間,“破碎感”這個詞用到了極致,不管是迪麗熱巴的劇中的表現還是成毅在詮釋角色時的狀態。
通通被粉絲夸為“破碎感滿分”,敢問,是演技夸不出來了,還是破碎感跟劇情有關?
另一個叫做“氛圍感”的詞,印象最深就是在楊冪和許凱的新劇《愛的二八定律》里。
隨便兩個在街上走個路,彈幕就是清一色的“氛圍感絕了”。要說他們兩個對視的眼神有氛圍感,還說得過去。
明明是遠鏡頭的漫步,傳遞什么氛圍呢?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有一集楊冪穿了一套裙子搭職業裝外套,倚在門口很平常的跟女二聊天,彈幕居然又是一波“氛圍感”,夸的還是那套穿搭。
真的表示看不懂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公眾人物,既然享受了聚光燈帶來的巨大光環,那么就做個好的榜樣。
不要像有些藝人,被公開點名耍大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吳謹言。
她因于正的《延禧攻略》爆火,不知道是突如其來的超高曝光度,還是名氣大增帶來的虛榮感。
讓她開始“耍大牌”,當時被批時,是這樣說的:入戲太深還是藝德不夠?
繁華復雜的娛樂圈,就像一個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我們尊重每一個在演藝事業上努力拼搏的人,也不會縱容不良風氣的滋生。
希望藝人們不論在舞臺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獲得過什么樣的榮譽,都能拒絕浮躁,審視自我。
這段話說得特別好,不管在哪個行業,想要持續發光,必定跟人品有關系。畢竟優秀的人太多,為人不行,終究走不長遠。
吳謹言也用自身印證了這一點,所以她在那個夏天爆火后,又很快就暗淡下去了。反而現在的她,更穩步前行。
當然,說到理解能力超強,也有不少這類的天賦型演員,最有資格成為代表的就是被譽為“精靈”的周迅。
非科班出身的她,卻在演藝界拿過所有的獎項。個子不高的她,既演得了霸氣的女王,也有詮釋得出魅惑的妖精,更能把不諳世事的單純小女生演繹得活靈活現。
不管什么類型的角色,她都能拿捏得恰到好處。哪怕小小的身軀,她照樣能讓觀眾感受到一米八的氣場。
一個眼神就能封神!
所以,綜合各種不同類型的演員來說,文化確實是不可或缺的輔助因素,但不一定是必要因素。
眼見這些年不少明星高樓起,又落下,可見私下的為人處世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