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結婚或許不再是生娃的前提了。近日,四川省新的生育登記政策引發關注,新規取消了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在登記流程中也未提及結婚
結婚或許不再是生娃的前提了。
近日,四川省新的生育登記政策引發關注,新規取消了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在登記流程中也未提及結婚證。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個省份不再將生育登記和婚姻狀況掛鉤,廣東省、湖南省出臺了類似規定,安徽省也已發布征求意見稿。
專家分析,新規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精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勵生育積極性,體現了相關省份對于生育態度的包容性,下一步也會面臨許多超出傳統的新問題的討論。
四川省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條件
近日,四川省衛健委印發了《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對生育登記制度進行完善。
據官方政策解讀,該《辦法》共十六條,主要修訂了四方面的內容。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取消了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將生育登記的重心轉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結果上來。
《辦法》中提到,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生育登記的內容包括夫妻雙方(公民)基本信息(含戶籍信息、居住信息、婚姻信息等)和子女信息(含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的現存子女)等。
《辦法》明確,生育登記時,夫妻雙方(公民)需提供身份證或戶口簿等有效證件,未提及結婚證。而記者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的市民咨詢欄目看到,2019年,一位綿陽市市民曾咨詢生育登記辦理問題,綿陽市熱線回復,準生證(現已取消,改為生育登記)的辦理需提供結婚證原件。
該《辦法》適用于雙方或一方為四川省戶籍人口,以及在四川省長期居住且持有該省《居住證》的非該省戶籍人口。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安徽、廣東、湖南等省也推出類似新規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嘗試將生育登記與結婚“脫鉤”。
據媒體報道,去年8月下旬,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制定了《關于完善生育登記制度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登記時,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持身份證或戶口簿。
2022年3月15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生育登記管理辦法》發布,第九條提到,擬生育子女的夫妻,應持雙方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辦理機構或網上平臺填寫提交《廣東省生育登記表》。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持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辦理機構或網上平臺填寫提交《廣東省生育登記表》。
據健康廣東消息,當地對辦理生育登記的登記主體作了拓展,延續了未婚生育人群可以辦理生育登記的規定;不限定登記主體的戶籍,在該省居住的外省戶籍人口均可辦理生育登記。
湖南省衛健委于2022年6月發布的關于落實生育登記制度的通知中提出,夫妻可在生育前進行生育登記,也可在生育后補登,其中雙方符合結婚登記條件非婚生育的,可在辦理結婚證后進行補登。
追問1:生育登記與哪些權利相關聯?
備受關注的生育登記對于公民及新生兒意味著什么?
“此前生育登記有生育審批的功能,隨著全面三孩的實行,生育登記的主要作用是進行人口監測和提供服務。”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支振鋒介紹,對公民來說,育齡人口進行生育登記,之后可享有一系列的公共服務,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義務;對國家來說,進行生育登記才能更好地把握出生人口的態勢,進行科學合理的監測,同時為生育者提供婦幼健康、優生優育的服務。
生育登記與一系列福利掛鉤。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完善生育登記制度的指導意見》,生育登記可動態掌握群眾生育狀況及服務需求,及時提供生育咨詢指導、增補葉酸、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產婦健康管理、預防接種、嬰幼兒照護、兒童健康管理等相關服務。一名去年剛迎來新生兒的北京市民告訴記者,生育登記相當于之前的準生證(已廢除),上戶口、領生育津貼時都會用到。
追問2:生育登記為何與結婚“脫鉤”?
支振鋒介紹,2021年修改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了國家實行積極生育政策,取消對生育的限制措施,也明確了生育享有一系列福利,國家要提供更多保障,更大程度尊重公民的生育決定權。第十七條明確,公民有生育的權利,沒有將主語限定為家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四川的新規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精神。這種變化,對于生育子女的公民更加便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勵公民生育積極性。
他也認為,新舉措主要是為公民提供更大的行政服務便利和公共服務保障,不應該做鼓勵非婚生育的解讀。無論是從古今中外的具體實踐來看,還是從國內外的研究來看,健康的家庭最有利于子女成長。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介紹,四川的這次改革簡化了行政手續,和促進生育有關,也體現了當地對于生育態度的包容性。隨著新規調整,下一步還會面臨許多新問題的討論,會超出過去的傳統規范。觀念的變化反映了社會變化的方向,無論是贊同還是質疑,未來都要達成共識,共同推動社會進步,提高生育率。
追問3:新規會全面推開嗎?
事實上,被網友熱議的非婚生育在國際上并不罕見。陸杰華告訴記者,不少發達國家,尤其是一些歐洲地區,非婚生育的比例可超過50%。與生育相關聯的福利,譬如產假、托幼、生育津貼,不受這些因素影響。
我國由于傳統和文化影響,幾乎都是婚內生育。但是在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他認為包容和寬松地進行生育和管理,適應年輕人的觀念和需要,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方向。“不同的探索總是有益的。四川的新規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固化之后,也可能進一步推開或上升。”
支振鋒認為,減輕生育負擔、提供更好的支持措施是大趨勢,新規體現了這種趨勢,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