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將全面取消"公攤面積"?已購房屋的住戶能否得到補償?"公攤面積"一直被國內購房者所詬病。所謂公攤面積,就是購房者除了要承擔套內面
2023年,將全面取消"公攤面積"?已購房屋的住戶能否得到補償?
"公攤面積"一直被國內購房者所詬病。所謂公攤面積,就是購房者除了要承擔套內面積的房價之外,還要分攤公共部位面積的房價。比如,樓梯過道、電梯間、地下室、配電間等。通常多層住宅承擔的公攤面積只有10-15%,而電梯房所要承擔的公攤面積高達20-25%,有的甚至還超過了30%以上。
而在全球范圍之內,各地開發商在計算房價時,都只計算"套內面積",并不算"公攤面積"。國內房地產業之所以要實行"公攤面積"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方面,如果只算套內面積,不算公攤面積,那國內房價就會高得離譜,而如果把公攤面積也加進來,這樣就可以稀釋高房價。另一方面,購房者要承擔多少公攤面積,這都是由開發商說了算,并沒有固定的標準。
而面對"公攤面積",社會各界要求取消的呼聲是越來越高,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讓購房者承擔"公攤面積",這就意味著,要多掏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購房款。比如,你買了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公攤面積達到20%,也就是20個平方。假設房價是2萬/平米,那就要多出40萬。第二,購房者買了"公攤面積"之后,這還不算完,還要每個月承擔公攤面積上的物業費、取暖費等,這就更讓業主們無法接受。
最近,網上有消息稱,2023年將會全面取消"公攤面積"。我們對此進行了多方了解,得到的結果是這個消息并不屬實。但是,之前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則對"公攤面積"做出過相關評論:公攤面積雖然長期存在,但并不等同于合理。可以肯定的是,公攤面積在短期內無法取消,但是從長遠來看,取消公攤面積乃是人心所向,也是必然趨勢。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取消公攤面積,已購房的業主能否得到補償?對此,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并不存在:首先,有些老房子已經建造了幾十年了,當年的開發商早已經找不到,或者歇業倒閉了。所以,再向開發商要求補償是不現實的。
再者,就算業主能找得到開發商,但是開發商寧愿宣布破產,也不愿意給予補償。假設一套商品房的公攤面積是20平米,每平米是2萬元,每戶要給予40萬補償,一棟樓房有50戶人家,那就要補償2000萬。而整個小區至少有十幾棟樓房,那開發商就要賠償數億元。
2023年,將全面取消"公攤面積"?這個消息并不屬實。但是,一些官方媒體則表示,公攤面積的存在并不合理。雖然,短期內無法完全取消"公攤面積",但從長遠來看,取消"公攤面積"乃是社會的大趨勢。
那么,假如取消公攤面積,之前購房的業主能否獲補償呢?即使取消公攤面積,原來購房的業主也無法獲得補償,因為,很多老房子已經找不到當年的開發商了,還有就算找到了開發商,開發商也無力做出相應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