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被網友戲稱為反詐科教片的《孤注一擲》自超前點映便票房大爆,熱賣近20天勢頭依然不減。雖然影片并非真的科教片,但取自真實素材的創作,確
被網友戲稱為“反詐科教片”的《孤注一擲》自超前點映便票房大爆,熱賣近20天勢頭依然不減。雖然影片并非真的科教片,但取自真實素材的創作,確實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它的Slogan“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這種帶有“長知識”色彩的類型化影片,真的能成為當下觀眾的心頭好嗎?
8月25日全國上映的《最后的真相》雖然不是取材自真人真事或真實案例,但是劇情緊緊圍繞著一場“無罪辯護”展開,并請來了專業的法律團隊把關相關細節。在首映禮上,有學法律的觀眾感嘆:“片中所有涉及法律的場景和臺詞,我挑不出任何Bug。”
當法律細節如此嚴謹且深入到故事之中,《最后的真相》便可以看作是一部“普法科教片”。在指導觀眾認識陌生領域這件事上,本片和《孤注一擲》異曲同工。(下文含有部分劇透)
01
美國最喜歡拍攝庭審戲,經典作有《殺死一只知更鳥》,近期有去年的《沼澤深處的女孩》。美國很喜歡把律師拍成“英雄”,把庭審拍成一種伸張正義的手段。
香港也喜歡拍庭審戲,《毒舌律師》甚至打破了本土的票房紀錄。不過香港電影人拍戲的腦筋很活,庭審結果并不一定都是大快人心的,比如去年的《正義回廊》;庭審的形式和氣氛也不一定是嚴肅緊張的,比如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九品芝麻官》。
內地電影人不太喜歡拍攝庭審戲份。一方面,迄今為止法庭仍是離老百姓生活較遠的場景。另一方面,庭審戲想做出張力,需要編劇有非常嚴密的邏輯能力,導演有非常嫻熟的調度能力,演員有非常強的臺詞表現力。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有大比例庭審戲份的內地電影,能讓人想起來的大概也就《法庭內外》《全民目擊》,以及翻拍《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等寥寥幾部。
02
《最后的真相》里不僅庭審戲的場次多、時長長,更重要的是庭審外的戲份都是圍繞下一場庭審戲來推進的。影片在法律層面上,有一種類似于“玩”的操作。
看過《沼澤深處的女孩》和《正義回廊》后,我們可以了解到,法律本身并不等同于正義、真相。追求正義和真相的是人,法律是人達成目的的工具。
因此,無論是現實中還是電影里,都有律師通過強大的辯護能力,利用法律達成自己的目的。正是融入了這一點,《最后的真相》玩出了戲劇層次、多重反轉、主題深度。
片中的男主人公丁義峰(黃曉明 飾)律師曾因揭發自家律所黑幕而被全行業封殺,蟄伏多年后得到一個重返江湖的機會。他被委派的這起故意殺人案,被同事認定為“鐵案”,只需走個過場即可。可是丁義峰卻用自己的經驗找到了其中的突破口,試圖用正當防衛來做無罪辯護。
雖然嫌疑人金喜妹(閆妮 飾)一心求死,但丁義峰為了東山再起,想盡一切辦法,終于讓她在法庭上承認當時被害人馬雙喜(涂們 飾)意圖強奸,她是在反抗中失手殺人。
03
影片的前70分鐘,玩的就是法律中關于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定。馬雙喜是否意圖強奸,成為了界定的核心因素。
丁義峰看上去是在尋求案情當晚的真相,輿論也將其看作是在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然而觀眾在電影的引導下,細品庭審中所牽扯到的法律條文,會發現丁義峰的行為,就是在“玩”法律。他在法庭上的慷慨陳詞,成就的是一番偽高潮。
如果觀眾沒有發現70分鐘處的戲劇高潮是虛假的,那就說明影片普法失敗了。
好在,雖然本片存在一些表演上和劇情上的瑕疵,但在普法的觸達上還是很成功的。通過庭審上檢察官孫宇(闞清子 飾)和丁義峰的對峙爭辯,庭外丁義峰和助理肖珊珊(王影璐 飾)的分析推理,即便是沒有學過法律的觀眾,也能構建起判斷這起案情所需的法律知識。
丁義峰只是在法律的范疇內獲得了勝利。法律范疇外,真相、正義、人情,都還處于模糊不清之中。
04
本片之所以叫《最后的真相》,是因為70分鐘后,丁義峰遵循自己的良心,開啟了對真相的追尋。影片進入了黑色電影的節奏中,丁義峰化身偵探,一步步抽絲剝繭地挖掘出了當晚的所有真相。
如果單純拆解當晚的真相,算不上多么出彩,很像被劇本殺用爛的“三刀兩毒”,不足以給人們帶來爽感。讓觀眾震撼的,其實是金喜妹和馬雙喜這兩個底層人、邊緣人,竟然也試圖通過“玩”法律來實現他們的目的。這,是他們人生的最后一搏。
如果不是丁義峰來橫插一杠,這個很多人都只會走過場的鐵案,就會成全他們的心愿。丁義峰查出了最后的真相,也打碎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原始訴求。
本片并不是傳統的伸張正義,因為真相中并沒有正邪之分;本片也不是傳統的英雄塑造,因為丁義峰使用過不正當手段,最終也得到了法律的懲罰;本片更不是傳統的討要公道,因為若不是對公道絕望,金喜妹和馬雙喜也不至于出此下策。
《最后的真相》把主題落在了這八個字:“不畏義死,不榮幸生。”還真是能讓看完片的觀眾在腦中回蕩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