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互聯網媒介技術的發展,人們表達思想和主張的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尤其是個人媒體出現后,很多具有高學歷、專業背景的知識分子,開始對
隨著互聯網媒介技術的發展,人們表達思想和主張的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尤其是個人媒體出現后,很多具有高學歷、專業背景的知識分子,開始對非專業領域內的問題和現象提出批判。
也就是互聯網上備受爭議的“公知”人群,他們經常干的事情就是吃飯還要砸鍋,人在國內,還要說國內不好,他們認為國外的月亮更圓,充滿了目的性,而從不想著如何從我做起,去努力改善一些問題。
對于這些公知人群和言論,任何有底線和原則的人,一般都會和他們劃清界限,這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認知,尤其是那些有思想、有學識的大學教授,他們也很怕自己被人貼上“公知”的標簽。
近日,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個人媒體發文,稱網絡上流傳一張圖片,引發輿論,所以他特地發文辟謠。
易中天教授表示,圖片中的話不是他說的,那些文字也不是他寫的,理由有兩點:
1、信箋是北大的,他是廈門大學教授,怎么會使用北大的信箋呢?
2、手寫文字落款的印章是“余人手寫”,這是在暗示相關言論屬于偽造。
另外,易中天教授還強調,他的一貫主張可以概述為16個字:
人類文明,共同價值。實事求是,推進共識。
也就是說,易中天教授本人并不認同信箋上的文字,凡是與他的觀點不一致的言論,均非他所言。
與此同時,易教授還曬出了親筆簽名,該簽名與北大信箋上的簽名完全不一樣,由此可見,信箋上的文字確實是有人在假借易中天教授之手,混淆視聽,帶偏輿論。
那么易中天教授為何會如此緊張呢?
按理說,像易中天這個級別的教授,被人拿來說事并不稀奇,就像鄭強教授一樣,喜歡到處演講,說一些犀利的話,就有人經常將一些言論和他關聯起來,但鄭強教授似乎很少去回應和辟謠,畢竟清者自清。
仔細閱讀這些文字,并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就能明白易中天教授為何會如此緊張了?
這些話從表面看非常有道理,充滿智慧,站位也很高,但本質上還是缺少文化自信,存在媚外思想,外國的月亮更圓,而且還見不得別人說外國的月亮不圓,這是典型的公知言論和思想。
有網友表示,難怪易中天教授快速辟謠,這太影響一個有威望的教授聲譽了,有些話是不能亂說的,說多了往往會給當事人帶來困擾,所以趁早辟謠很合適。
事實上,這并非是易中天教授首次辟謠,此前他也曾多次辟謠,情形也是類似的,有人將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安在他頭上,他明確表示,自己想說的話一定會發在個人媒體上,而不是出現在別人的議論中。
客觀地說,之所以有人將那些公知言論和易中天教授進行關聯,是因為那些人摸透了人性,知道易中天教授敢說,也經常會發出一些批判性言論,也曾被人定義為公知,所以想假借名人之口來帶偏輿論。
但他們不知道易中天教授的批判性言論,一般都會有理有據,實事求是,說一件事一定會拿出依據,更不會煽動他人的情緒,這一點在他的《百家講壇》欄目和很多作品中都有體現,這就是他的思想成熟之處。
易中天教授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在很多問題上是能堅持底線思維的,他在2015年4月聲明退休,但在2023年又被廈門大學聘為人文與藝術高等研究院院長,這足以說明易中天教授的思想和覺悟沒有偏離方向,否則廈大不會自找麻煩。
上一篇:胡錫進:好聲音停播勝過千言萬語
下一篇:日本排污入海:有日料店轉賣粵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