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繳費50元,只能視頻通話20分鐘,你是不是覺得很離譜?但如果這事發生在監獄內呢?8月7日,前律師李某爆料河北省的監獄采用了一款服刑人員與家
繳費50元,只能視頻通話20分鐘,你是不是覺得很離譜?但如果這事發生在監獄內呢?
8月7日,前律師李某爆料河北省的監獄采用了一款服刑人員與家屬遠程視頻會見的手機應用,該應用每次繳費50元可通話20分鐘的收費行為引發質疑。針對此事,保定監獄一名工作人員稱,監獄面對面會見不收費,遠程視頻會見是河北省監獄管理局找的社會上的第三方公司提供的便民服務,費用也是第三方公司收取,該工作人員解釋:“賺錢很正常,因為你用人家設備人家網絡了,也節省了你的時間和路費了。”
圍繞著這件事,網友的態度各不相同:有人質疑,為什么不用免費的視頻軟件?有人則針鋒相對地表示,收費沒毛病,這就是違法犯罪的代價!還有人則表示,又沒有強制,可以不用啊。不同的聲音,代表著不同的態度,所有的不同,基于一個共同的背景——這件事發生在監獄內。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監獄管理者是否有責任和義務敞開方便之門?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因為監獄的特殊性質以及服刑人員的特殊身份,普通的視頻通話軟件不能拿來就用。盡管如此,也并不意味著監獄內外無法實現免費視頻通話。實際上,多地監獄都推出了“親情通”之類的視頻通話系統,其操作也并不復雜,僅需使用在監獄登記備案過的手機號碼,綁定微信賬戶就可以實現免費視頻通話。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監獄都必須無償提供這種服務。但可以明確的是,無償提供這樣的服務,對于監獄來說是一個加分項。
針對“繳費50元,只能視頻通話20分鐘”,監獄工作人員輕描淡寫地表示“賺錢很正常”,理由是“節省了你的時間和路費了”。從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的角度看,這種收費標準確實不高,但這是否意味著,只要收費標準低于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收費標準就“很正常”呢?更進一步說,第三方公司賺錢確實很正常,但其拿下這筆業務的過程,是否也“很正常”?
企查查APP顯示,涉事APP由河北立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該企業成立于2016年,社保繳納人數僅4人,目前已取得了多項監獄相關軟件著作權,其中包括監獄干警培訓檔案管理系統、監獄網格化管理系統、服刑人員檔案管理系統等。從軟件著作權來看,這家小微企業似乎專攻監獄相關業務;從軟件開發時間來看,最少9款軟件都是開發完成于2021年,不可謂不高效。那么,這個神秘而高效的小微企業是如何深度關聯監獄系統的?或者更直白一點說,這是不是一個純粹的“第三方公司”?
這才是此次事件的核心所在——相比起監獄視頻通話系統該不該收費、該怎么收費,更重要的問題是,誰在收費,為什么在收費?既然是以“便民服務”為名,相關部門不妨公布一下遴選第三方公司的過程和依據,這既可以平息輿論質疑,也可以維護自身清譽。不知當地相關部門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