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船來嘞!蟹到嘞!7日5點多,浙臨漁運12158作業船正緩緩靠泊舟山普陀的沈家門漁港,在碼頭等候多時的數百商販一擁而上,搶占最接近卸貨口的位
“船來嘞!蟹到嘞!”7日5點多,浙臨漁運12158作業船正緩緩靠泊舟山普陀的沈家門漁港,在碼頭等候多時的數百商販一擁而上,搶占最接近卸貨口的位置,試圖以最快速度把“搶”到的“頭口鮮”帶到海鮮市場。
8月6日10時,今年首批東海漁船開漁后,第一波捕撈上來的螃蟹乘著漁運船陸續回到港口。
“我凌晨3點就到了,早點拿到貨能趕上早市,趁新鮮賣個好價錢。”寧波的海鮮經營戶溫先生等不及船完全停穩,就先扒著船幫跳上去,看著船艙里螃蟹品質不錯,他果斷“搶”下兩筐。
因為臺風“卡努”還在東海海域附近,接連回港的兩艘漁運船船老大都提到,第一網收獲不多,一艘船帶回來10筐梭子蟹,另一艘帶回來80筐梭子蟹,大部分在回港前就被預訂完。
“今天的貨少,價格肯定要高一點,一筐50斤的梭子蟹碼頭統貨價在2000元左右。”舟山國際水產城批發經營戶翁焦裕說,等到明后天回港的船多了,螃蟹量大了,價格會下來不少。
在漁港碼頭忙碌的不僅是海鮮商販,從安徽、河南等地專程趕到沈家門的務工人員也在這里找到了好營生。
一手拎螃蟹,一手綁皮筋,39歲的馬小潔動作熟練,平均5秒鐘就能扎好一只梭子蟹,近幾年每到7月底,她就約上同村的姐妹來沈家門漁港做扎蟹工。“必須速度快,慢了螃蟹都不活躍了,勤快點一天能賺400多塊,雖然有時要熬夜,但一個月能掙一萬多。”馬小潔說。
“扎蟹工、分揀工、包裝工、運輸工,很多都是我老鄉,8月、9月螃蟹銷售旺季,我和愛人一個月能有近3萬元。”分揀工王福申和愛人已經連續10多年在這里打零工,還陸續帶出來100多個老鄉。
據舟山國際水產城人力資源部部長邱科挺介紹,海鮮市場旺也帶來了零工市場旺,每年大約有近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在漁港周邊工作。
東河市場是離沈家門漁港最近的菜市場之一,7日上午首批上岸的螃蟹已經“爬”上市場攤位,供顧客挑選。“品相一般的差不多90元到100元一斤,肥一點的120元到130元一斤。”海鮮零售商戶沈先生說,盡管“頭口鮮”價格偏高,但也擋不住一些客人的購買欲望。
“盼了好幾個月,這第一波螃蟹貴點也要先吃,清蒸一下蘸點醋,味道鮮著嘞!”市民胡女士“豪爽”地花了200元買下四只大梭子蟹,心滿意足地小跑回家。
接近中午時分,又一艘漁運船靠岸,“這一船貨多,1000多筐梭子蟹,豐收啦!”碼頭上又一次人頭攢動、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