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29日8時至8月1日11時,河北保定涿州市出現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 1毫米,最大降水量為兩河村435 7毫米,多個鄉鎮、街道降
7月29日8時至8月1日11時,河北保定涿州市出現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最大降水量為兩河村435.7毫米,多個鄉鎮、街道降水量均超300毫米。
截至8月1日上午10時,全市受災人數133913人,受災村居146個,面積225.38平方公里。小清河分洪區共轉移7個鄉鎮、67個村、8.6萬人,已完成轉移8.31萬人。
當日,針對近期京津冀地區暴雨洪澇災害,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三省、市做好防汛救災工作。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涿州仍有不少人被困,正在經歷斷水、斷糧、斷電和親屬失聯。有現場救援隊對媒體表示,針對于涿州的救援工作,難度要大于此前在北京的救援。
救援依然很難
涿州市區內澇影響嚴重,部分地區出現停電停水。
8月1日,涿州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對外發布消息稱,“涿州目前需要大量的船只轉移群眾。全域停水,部分停電,物資供應暫時滿足,但不知道能支撐多久。目前高速路暢通,涿州口可以下道,城東問題不大,城西淹得較重。船只(最好有大一點的木船、鐵皮船)、皮筏艇、救生衣、純凈水都需要支持!”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涿州當地百姓求救的內容也多了起來。
“107國道荷花路口西向1公里,蔥園村東的逐州親和城 4號樓5層,斷水斷糧兩天兩夜,水位三米左右,樓體滋滋響,并且在冒泡,有坍塌的風險。樓里被困人員很多都是老人,孩子,婦女,大概幾百人,請求救援!”一位居民在網上求救,通過轉發后被救援隊看到。
中國新聞周刊發現,直到8月2日,網絡上《涿州區域救援登記》表格里的求助信息還在不斷更新。親屬失聯、缺水、缺食物、斷電、水太深,這是大部分受困人員的情況。還有部分求助者因為小孩發燒等緊急情況,無法得到救助,希望能盡快得到轉移。
8月2日上午,中國皮劃艇協會新興項目委員會主任金紹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前一天凌晨,他們一行人帶著皮劃艇抵達涿州,“很多道路不通,我們只能哪條路通,就往哪兒走。”
抵達松高路附近的松林店鎮時,值守的民警主動引路,帶他們進入救援區域。金紹輝介紹稱,該鎮周邊的水位依然較高,最深的地方達到3米,淺處也已沒過成年人大腿。
由于周邊大量村莊被淹,一樓基本淹到房頂,不少居民只能躲到房頂,或者二樓以上。而他們能活動的范圍只限在5公里以內,救援的方式,只能在民房周邊巡游,沿途看到房頂被困的人員,就將他們運到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
“這里暫時還沒聽說安置點,只是先送出去到了地勢高的地方,再等政府人員安排”,金紹輝說。
“很多地方部分地區仍然是急流,而且水下還有障礙物,一些機動船行動起來都非常困難”,金紹輝說,救援人員不得不非常謹慎。8月2日中午,在運送了一早上被困人員后,皮劃艇不慎撞上障礙物導致漏油,他不得不臨時往外撤退。好在現場已有其他救援隊伍抵達,救援還能持續。
曙光救援同盟工作委員會委員也張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與鄭州水災相比,這次救援更為復雜,除了水位深度,這里的洪水雜物較多,鐵片、樹枝,甚至電線等障礙,隨時可能阻攔、破壞船艇,加上還有水流部分救援隊只能先清理障礙,再想辦法救援。
盡管已經有不少隊伍參與救援,但依然缺乏專業的救援工具。“很多橡皮艇作業后都出現了破損,只能緊急修補再投入使用。”張昆說。很多人聯系救援人員,請求他們尋找失去聯絡的親屬。但外來救援人員不熟悉地形及水域情況,且無法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現在水位下不去,缺什么都進不來。”
比斷水斷電更麻煩的是斷通訊
“目前的信息經常中斷,現在情況是有物資,有救援力量,但就是不知道要送到哪里去”,金紹輝說,“斷水斷電、通訊中斷,你也不知道救誰,只能沿途看到緊急需要救助的人就去行動”。
金紹輝稱,現場政府也在盡可能采集信息,但多數地方通訊中斷,道路受困,即便有救援人員和充足的物資,也無法順利迅速送進去,只能等待洪水下退。
張昆所在隊伍的救援作業面是大馬村,也是涿州市受災最重的地區之一。此前,該村村支書表示,村里受困的群眾大約有幾百人,由于水勢較大,受困的群眾目前基本上都待在房頂或2樓等待救援。
張昆介紹稱,由于當地受困群眾較多,在過去一天半時間里,救援隊主要先轉移村里的危重病號、兒童、孕婦等特殊群眾。“沒有通訊信號,周邊群眾都是看到我們的救援車輛之后,站在房頂求助,我們只能盡最大能力,能轉移多少是多少人”。
直到2日中午,大馬村才陸續有了信號,但依然不是很穩定。張昆說,想要與外界聯系,需要保持固定一個姿勢打完電話。
“對于專業救援隊伍來說,攜帶衛星電話就可以解決通訊問題,救援隊間也可以使用對講機進行溝通。對于受災群眾來說,如果沒有及時被救出,即使是通訊逐步恢復,手機也恐因沒電和造成失聯。
涿州市東仙坡鎮三步橋村一位村民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稱,村中被困的100多人,都是被困在房頂或二樓以上,在缺水缺糧的情況下,通過提前轉移或是在其他城市居住的親屬在網上求助了30多個小時后,才被救援隊伍轉移出來。
通訊中斷還造成了其他問題。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轉移了一天的受困群眾后,8月1日晚,自己和隊員從城區撤回到高速公路邊修整,“因為里面已經找不到休息的地方了”。
直至8月2日中午,王剛和隊員仍在等待當地政府的安排,“我們現在2個工作點都在跟鄉鎮對接,但通訊困難,很多地方聯系不上。”
不建議外地救援隊再過來
8月2日凌晨,有救援隊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了自己收到的一則信息;“未經省廳邀請的河北省外救援隊伍,已經到達保定市的或正在途中的,請及時向保定市應急管理局報備,未出發的隊伍一律不再安排對接。”
2日上午,保定市應急管理局負責此事的彭宏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當前涿州境內的救援隊伍已經達到100多支,救援力量已經足夠,所以不建議外地救援隊伍再過來,而且道路阻塞,沒有統一調度,救援隊伍無法有序進入受災地區,路途安全也是一個問題。“后續如果還需要,會及時對外發布信息”。
金紹輝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自己一行救援隊伍從北京前往涿州,并沒有“邀請函”,也并沒有受到阻攔。
有志愿者表示,自8月2日起,救援車輛進入高速涿州境內已實施全部免費政策。
據了解,目前涿州市政府在涿州市職教中心設置了臨時安置點,所有救援隊伍抵達涿州后,可先抵達職教中心后,得到政府部門統一調配。
但部分救援隊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通訊情況較差,大量救援隊伍并沒有選擇前往職教中心,而是按照民間救援登記或是自己隊伍后方的協調工作組,直接進入現場作業。
截止至發稿前,涿州當地的救援仍在持續進行中,多個救援隊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當下最緊急的仍是迅速找到被困群眾,然后將其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