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疫情管控放開后,不少網友被感染,紛紛分享自己從陽過到陽康的切身經歷,鼓勵周邊親朋好友以良好的心態和正確健康的方式應對。同時也
最近,疫情管控放開后,不少網友被感染,紛紛分享自己從“陽過”到“陽康”的切身經歷,鼓勵周邊親朋好友以良好的心態和正確健康的方式應對。同時也有很多“陽康”網友內心蠢蠢欲動:書寫“后新冠體驗”,表示要逛街、觀影、吃火鍋,那么“陽康”后,真的能放飛自我嗎?
網友淺談“新冠后遺癥”:花費數萬元報復性消費
“反正陽過了,要把這三年沒做的事情補回來。”一位名為“桑桑姐”的網友說,“太小看新冠了,它的副作用持續時間相當長,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跡象,自從轉陰之后,這大半年來,我們一家已經花掉了幾萬,只能咬牙用搬磚掙來的錢承擔。看朋友圈,發現陽過的人普遍有這些癥狀,尤其是有小孩的,后遺癥波及的家庭不是少數。”
其實,“桑桑姐”所指的后遺癥主要是報復性消費,因為疫情期間一直居家做飯,“陽康”后瘋狂下館子,把之前省下來的錢很快又花了出去,心野了,關不住了,總想出去玩,重走新藏線,去坐北美海拔最高的齒軌火車,去加拿大班夫冰川徒步,去美加邊境開船釣魚,去巴哈馬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坐游輪……
“反正陽過了,再也沒理由困在家里大眼瞪小眼了,開始報復性地出門,花掉了不少積蓄。看多了人間悲歡,世事無常,該體驗的早體驗,不要想著耗子給貓攢了。”
網友“鳳凰崗”微博發帖稱“陽過之后陽康,徹底無視新冠。三年局促不安,從此可以放蕩。”
“小白麻麻”發言:“一家三口全陽,兒子已經陽康,期待日后回歸正常的日子。”
“擒牛記”稱:“陽過后,就是陽康。回歸正常的社會,大家安居樂業。為了自由,大家要構筑全民免疫墻。”
鄭州網友“Jerry”自嘲要努力做到“封控不瘋狂,放開不感染,感染不慌亂”。
網友紛紛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抗陽經歷,化身“私家醫生”,交流“醫術”,室內健身,增強體魄,共渡難關,共赴“《阿凡達》之約”。
“陽康”出門是否會“王重陽”?
鐘南山介紹,卡塔爾的研究顯示,感染了奧密克戎后,不管有無癥狀,有78%的人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不會重復感染奧密克戎。同時,丹麥開展的一份樣本量為數萬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過一次奧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感染奧密克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得了奧密克戎相當于接種了一次疫苗。”鐘南山強調,“當然,這不是鼓勵大家去感染奧密克戎。根據國外的一些研究資料,感染后大多數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發生重復感染。”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曾表示:“感染后再感染的風險主要與自身免疫力和間隔時間相關。感染過以后,半年內肯定不用擔心再感染了。老年人、嬰幼兒再感染的風險比較高,但基本上也是在感染過三個月、半年以后。年輕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半年內再感染的風險是非常低的,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這是否就意味著可以放飛自我
答案毋庸置疑,并不是。一方面,目前正處于呼吸道感染病高發期,除了新冠還有其他傳染病;另一方面,奧密克戎毒株可能快速變異出新的亞分支,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后,或有新的變異毒株出現,不排除少數康復者可能會再次感染。
因此專家建議在自身年齡、基礎病等條件之外,接種疫苗已成為減少新冠病毒危害的最重要變量。感染前接種疫苗或者感染康復后再接種疫苗,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再感染的風險。
專家強烈建議,仍然要做好呼吸道防護,不要降低防控標準,堅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以及噴嚏、咳嗽等禮儀;堂食不要面對面就餐。
正如大河網《河聲》欄目倡導要《摒棄“早陽早好” 堅守慎終如始》所說,切莫在公共場合“隨心所欲”,個人防護“任性逍遙”,導致“引火燒身”,再次墜入“陽河”,使得短期內感染人數急劇增加,病毒陰霾籠罩晴空,甚至會出現陽性“遍地開花”。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最好的防控措施就是搞好“個人防護”,名副其實地當好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疫情防控離不開“你我他”。搞好個人和家庭防護,就是維護服從全國抗疫大局,就是為取得全民戰疫勝利做貢獻。
上一篇:多地免費發放抗疫藥品 你收到了嗎
下一篇:世界杯決賽前瞻:高盧雄雞病怏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