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票呢?票呢?票呢?我感覺只喘了半口氣票就沒了!18日,周杰倫演唱會天津站開票,抱著手機操作半天卻一張票也沒搶到的莎莎在社交平臺上抱怨。不
“票呢?票呢?票呢?我感覺只喘了半口氣票就沒了!”18日,周杰倫演唱會天津站開票,抱著手機操作半天卻一張票也沒搶到的莎莎在社交平臺上抱怨。
不過轉頭第二天,她在某二手平臺上看到,有很多這場演唱會的高價門票出售,甚至有人將兩張票面價格2000元的連座票標價150000元。“票都被誰搶走了?他們為什么能搶到票?”莎莎發問。
搶票軟件:可設置每秒搶票次數
令莎莎想不到的是,和她同時搶票的不只周杰倫的粉絲,可能還有機器人——搶票軟件。
一般來說,在票務市場活躍著兩種黃牛,一種是自搶自買,另一種是從個人手里收票,然后加價賣。對于前一種黃牛來說,用上各種高科技手段,就成了能否搶到票的關鍵。尤其是一些演唱會并沒有要求實名制購票,更為他們提供了便利。
目前,在二手平臺上,各類用于搶票的軟件已經成為了一門生意,且標價并不貴,多在10元至50元之間。記者購買了一款市面上較為流行的搶票軟件,售價為19.9元。從賣家發來的文件來看,這是一款名為“快快搶”的腳本,同時附贈使用教程和更新包。
記者體驗發現,這款搶票軟件操作并不復雜,在確定好目標演唱會的場次、價位后,會生成一張二維碼用于快捷進入搶票界面,然后提前將腳本的運行時間設置在開票前1秒,再自行設定每秒搶票次數。在開票前10分鐘用票務平臺app掃描搶票二維碼,打開腳本就可以坐等機器搶票。
但這款搶票軟件究竟效果如何,還需要驗證。
“1000元代搶兩張票,不中包退”
記者花19.9元買來的搶票軟件,在一些專業黃牛眼中“已經落后了”。
“你這軟件十塊錢買的吧,沒用,已經被盾了,尤其是對鹿晗的演唱會來說,不過前兩天薛之謙的演唱會可以用”,搶票黃牛李達(化名)說。“盾”指的是腳本被票務網站屏蔽破解了。
記者以粉絲身份咨詢了李達,他介紹,在平臺上搶票,能自動刷新、下單的程序腳本并不少見,但平臺也會采取反制措施,“盾了,就用不了”。
李達稱,他所在的團隊是通過“人工+科技”的方式搶票,即先靠機器(腳本)刷,擠進購票環節,如果開票3分鐘內沒有刷到票,就人工調整,刷回流票,“現在都是靠機器搶票,靠人工太難了。”
對演唱會來說,越熱門的座位,搶票難度也越大。不過李達表示,在機器面前,熱門座位難度不大,“只要不是第一排,其它的座位差不多都能搶到。”
李達向記者介紹了一個“包中”套餐,具體的價格根據演唱會的難度而定,以鹿晗2023上海站演唱會為例,要想搶到兩張連座票,除原票價外還需要另外支付1000元的代搶費,若沒有搶到票可以全額退款。
收了1000元代搶費,黃牛們是如何操作的?
“我們大概20個人同時用不同的方式幫你搶票,不僅有不同的腳本防止被‘盾’,還有直通平臺內部的軟件,誰搶到票,這單算誰的。”李達說。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的代搶黃牛基本都需要登錄買家的票務平臺賬號,而在購票過程中,買家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地址等信息則一覽無余地暴露在黃牛眼前。
如此操作,成功率有多高?李達透露,18日開票的周杰倫演唱會,他接到了44單,搶票成功19單。
曾做過票務黃牛的多海(化名)對記者表示,黃牛在搶票過程中,普遍會用到“連點器”,用電腦控制上百部手機,不停刷新,同時搶。“黃牛也沒有什么高科技,基本上就是人海+機海戰術,所以不保證一定能搶到。”
票務平臺能發現黃牛嗎?
目前,尚無法判斷一場演唱會的門票有多大比例被黃牛搶到,但若是黃牛下單,對票務平臺來說,能看出端倪嗎?
“一般那種0.1秒、0.01秒創建的訂單,明顯不是人的手速,這種基本上可以判定是機器代搶。”票務系統運營人員黃威(化名)說。
據黃威透露,演唱會的票之所以難搶,是因為票務系統服務器的“門”是固定大小的,開票的一瞬間,搶票人數超過了“門”的大小,搶票者就被卡在了“門口”,只有少數幸運兒可以擠進購票系統,成功購票。
而卡在“門口”的購票者則會收到“系統繁忙”的提示,想要擠進“門”,能做的只有多沖幾次。“普通用戶再返回購票界面大約需要3秒,但機器卻可以在1秒內多次沖‘門’,這就是機器購票成功率要高于人工的原因。”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中新經緯表示,黃牛現象背后,一方面是黃牛的搶票技術太“強大”了,另一方面則說明主辦方和票務平臺的管理方式略顯落后。
張毅認為,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但遏制這種現象并不困難,“像類似火車票的實名綁定、不可轉讓、分批放票等交易規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黃牛現象。”
此外,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此前表示,這類搶購軟件以入侵計算機程序的方式,干擾破壞了網購平臺的正常運行秩序和運行效果,制作、銷售行為均已觸犯相關法律,同時還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