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的午餐通常吃點啥?是食堂的小碗菜和米飯,還是外賣點個麻辣燙蓋澆飯?近日,一種叫做白人餐的飲食方式在小紅書上刷屏,引來很多網友效仿。
你的午餐通常吃點啥?是食堂的小碗菜和米飯,還是外賣點個麻辣燙蓋澆飯?近日,一種叫做“白人餐”的飲食方式在小紅書上刷屏,引來很多網友效仿。
營養專家解釋,以簡單蔬果為食材且幾乎不加烹調的“白人餐”確實少油少鹽,總體熱量較低,但這樣的飲食從結構、熱量以及三大營養素的占比來說都并不健康合理。一般是在控制總熱量的減脂過程中,碰上平臺期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入這種“輕斷食”的方法,不能長期食用。
啥是“白人餐”?主打“冷”“素”“分量少”
“白人飯”又叫“白人餐”,究竟是吃了點啥?記者注意到,起初是一些ip定位在歐洲國家的網友分享了自己同事或自己的午餐。比如坐標丹麥的網友“埃麗斯啦啦啦”就曬出了同事的午餐,是幾根小胡蘿卜和幾片菠菜。帖子中“埃麗斯啦啦啦”驚訝地表示,“他們已經不用吃飯就能自己產生能量嗎?”
這則分享帖下就吸引了不少坐標歐洲的網友的附和。坐標德國的網友“Silvia”表示,“我同事十幾年不變的午飯是一把燕麥拌低脂酸奶,再搭配半個蘋果,一根胡蘿卜,十幾年啊,從來沒變過。”
要說之前“白人餐”還確實在大洋彼岸,那最近可實實在在地在國內年輕人里刮起了一陣風,不少人跟風“打卡”也帶上了話題#白人飯也是飯#的標簽。記者從這個話題里看到了一些人曬出自己的“白人飯”,比如:沙拉醬加雞蛋加黃瓜胡蘿卜涂抹在貝果上,西芹和黃瓜蘸鷹嘴豆泥,又或是冰箱里吃剩的甜椒和雞胸肉、火腿小番茄配上貝果,下午餓了就啃一根黃瓜或胡蘿卜充充饑……最經典的還要數一塊布拉塔奶酪加上幾塊水果就是一頓。
“白人飯”的特點在哪里,關鍵詞有三個“冷”、“素”、“分量少”。從分享平臺上不難發現,除了一部分本身就在減脂減肥的人士在“打卡”之外,以北上廣的外企打工人為首,在發現它的簡便后,反其道而行之,把它當成了工作日午餐來墊肚子。對于選擇這樣飲食方式的人來說,奧義就在“維持生命體征”。
午餐走起極簡主義,有人“不困了”有人“餓暈了”
為啥要吃上“白人飯”?在上海某金融機構工作的“00后”胡小姐告訴記者,最初是考慮到這樣的飲食比較方便且對于有點微胖的自己來說可以順帶起到減脂的效果,“嘗試了不到十天,感覺還行,比較省時省心省錢又健康的,但時不時還是有點饞。”與剛開始體驗的胡小姐不同,“95后”吳小姐算是愛好者,在澳大利亞留學時養成的飲食習慣帶回了國內。而如今她還喜歡這樣吃的理由則有些特別,“我也知道不算好吃,但是確實很清爽,特別是現在天熱了也沒什么食欲,吃個五六分、六七分飽,再搭配冰美式,下午工作起來也不怎么會困,不會覺得腦子變遲鈍。”
或許這樣的進食不失為一種智慧,因此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并跟風嘗試,然而真正能長期適應的卻并不多。“第三天打開飯盒差點吐了”“吃了幾天這樣的飯心態崩了”,更有網友開玩笑地表示自己“餓得想啃人”……
當然這還不是最令人難受的,一撥稍早前就開始嘗試“白人餐”的人已經悄悄走向另一個極端,早上中午吃的清淡,晚上下班之后狂點外賣。也有坐標國外的網友道出其中奧妙,“別傻了,我一個同事人前胡蘿卜西蘭花,人后披薩薯片千層面。”
營養專家:類似輕斷食,不建議長期嘗試
南京市第一醫院營養膳食中心主管營養醫師戴春指出,從營養角度來說,“白人餐”確實比大部分中國式的烹調方式要少油少鹽,由于食物總量和用油量都少很多,總體熱量也較低。與此同時蔬菜占比大,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尤其是精白米、精白面很少,即使有主食也是粗雜糧類。“這種食物比例結構對于短期的減重是有很好的效果的,但是不建議長期的食用。”
其實所謂“白人餐”和這些年來流行的輕食、減脂餐區別不大。戴春提醒,這樣的飲食搭配從結構、熱量以及三大營養素的占比來說都并不合理。一般是在正常且合理的,控制總熱量的減脂過程中,碰上平臺期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入類似這種“輕斷食”的方法。“也就是一周內可以選擇兩天,尤其是不連續的兩天,按照這種飲食結構來搭配,能夠很好地去降低體重。
她指出,如果長期地采用這樣的飲食搭配,就并不建議了。“特別是想要減重的話我們更多地是建議去改善生活方式,從飲食、運動、作息各方面注意。”戴春提醒,日常飲食中還是建議以“均衡”為目標,控制單糖類或者是油脂量比較大的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