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盲盒的隨機性和刺激性讓不少人沉迷不可自拔,現在又出現了一種剩菜盲盒。有買到的認為撿了便宜,也有人懷疑其安全性。其實,剩菜盲盒在國外
盲盒的隨機性和刺激性讓不少人沉迷不可自拔,現在又出現了一種“剩菜盲盒”。有買到的認為撿了便宜,也有人懷疑其安全性。
其實,剩菜盲盒在國外已經有了好幾年了,近來陸續走入國內多個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長沙、成都等,并集中在商圈、寫字樓等高端區域。
目前,剩菜盲盒產品主要是面包、壽司、鹵味等,還有水果、奶茶等,多數在晚上6點30分之后取貨,價格確實很便宜,比如5.9元可以得到兩個面包,12.9元能撿到三份壽司。
有消費者表示,盲盒的樂趣就在于不知道最后能買到什么,每天的早飯都不一樣。
剩菜盲盒出現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鮮食類門店很難完全匹配銷量與預估產量,難免會有剩余,做成剩菜盲盒既可以避免浪費,還能給消費者實惠的價格。
不過就在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規定:“食品、化妝品,不具備保障質量安全和消費者權益條件的,不應當以盲盒形式銷售。”
有專家認為,在保障質量安全和消費者權益、遵守反食品浪費法等相關法律的前提下,可以以盲盒形式銷售食品,不過消費者也必須注意,盲盒的不確定性太大,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口味,甚至是否容易引起過敏,都必須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