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非移民、生活在貧困區、未成年……從這名少年身上的關鍵詞中,人們或許能夠找到些許答案。連續三晚,從巴黎到馬賽、里昂、圖盧茲、里爾…
北非移民、生活在貧困區、未成年……從這名少年身上的關鍵詞中,人們或許能夠找到些許答案。
連續三晚,從巴黎到馬賽、里昂、圖盧茲、里爾……一起“警察射殺少年”事件所引發的騷亂正在法國多地上演。
被點燃的垃圾箱、汽車和煙花,一座座以浪漫著稱的法國城市,正在團團火光和煙霧中,陷入混亂。
當法國多地的夜晚被充滿憤怒的火光照亮,法國警察和貧困區年輕人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系也又一次暴露在人們面前。
騷亂不斷升級
最近幾天的晚上,生活在法國上塞納省楠泰爾市的居民,是在夾雜著爆炸聲和喧擾聲,以及彌漫著催淚瓦斯味的空氣中度過的。
6月27日,正是在這一地區,17歲北非裔少年納赫爾,死在了一名警察的槍下。很快,他的死亡觸動了法國社會部分人群的敏感神經。憤怒情緒也從楠泰爾市蔓延開來。
6月28日晚,法國多個城市發生針對市政廳、警察局和學校的暴力襲擊和縱火事件。6月29日,楠泰爾市舉行了游行示威,警方統計至少有6000人參加。同日晚間,法國多地再次出現不同程度的騷亂。
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表示,到6月29日晚,法國各地已經部署了大約4萬名警察,以平息暴力騷亂,其中在首都巴黎部署了5000人。達爾馬寧6月30日發推文稱,法國安全部門在暴力抗議第三晚(29日晚)逮捕667人。
除了調動警力以應對騷亂,法國政府也對這一事件做出表態。6月2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政部緊急會議上稱,警察射殺少年事件“不可原諒”,而針對公共機構的襲擊也“毫無道理”,民眾應保持冷靜。法國總統辦公室表示,馬克龍將縮短歐盟峰會行程,于當地時間6月30日召開一場新的危機會議。
目前,涉事警察因涉嫌故意殺人被拘留和起訴,檢方已開始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
憤怒從何而來?
事實上,這并非法國近年來唯一一次警察開槍致死事件。
據警方統計,2022年,有13名法國人因在交通堵塞的情況下不遵守規則而被警察開槍打死。今年,包括納赫爾在內已有三人因此死去。
在法國議會下議院議長雅埃爾·布勞恩-皮維看來,警察開槍致死事件的發生頻率之所以呈上升趨勢,與2017年法國頒布的一項警察使用槍支的法案有關。這項法案規定,當司機不遵守命令,并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時,執法人員可以向其開槍。
“2017年的這項法案與警察開槍致死事件的增加存在明顯相關性。”研究人員塞巴斯蒂安·洛奇表示,“相比法案頒布前,警察開槍事件增加了25%,警察開槍致死事件增加了5倍。”
此類事件再三發生,為何一名17歲少年之死會引發如此大規模的騷亂?
北非移民、生活在貧困區、未成年……從這名少年身上的關鍵詞中,人們或許能夠找到些許答案。
有分析認為,這是一起針對貧困區移民的警察暴力事件,這一事件引發的騷亂也多發生在少數族裔居多的貧困社區。而這名少年死亡的背后,是法國警察與貧困區年輕人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系,其中摻雜著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社會忽視、失業等多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5年,法國就已經發生類似事件。當時,兩名法國少年在巴黎郊區克利希蘇布瓦的一個變電站因躲避警察追捕而觸電身亡。這件事引發了法國各地長達三周的騷亂。
美聯社指出,盡管過去近20年,那些法國社會所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頑疾仍然存在,只不過2005年還不流行短視頻,而今天的社交媒體無疑讓此類事件的傳播變得更為便捷和廣泛。
這些年,為緩解法國貧困區的種種問題,馬克龍政府也在積極引導在這些區域增加就業和投資。但隨著這起“警察射殺少年”事件的發生,一些人開始擔心,這些努力有可能會付之東流。
“當看著頭戴面具的年輕人高喊著那些似曾相識的口號,我想起了2005年發生的那一幕。”一名楠泰爾市居民坦言,他并不想看到過去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