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擔心人民幣再度貶值,有赴美打算的來換美元的客戶不少。某國有大行上海分行的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補充道,甚至有客戶換滿1年5萬美元外
“擔心人民幣再度貶值,有赴美打算的來換美元的客戶不少。”某國有大行上海分行的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補充道,甚至有客戶換滿1年5萬美元外匯額度。
今年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路走低,5月份破“7”后,近期再度下跌,跌破7.25重要關口。6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107個基點,報7.2208。截至同日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報7.2423,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7.2487,日內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失守7.26關口。受訪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仍處于短期震蕩行情,中長期視角下,經濟面修復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換匯熱”催生黃牛生意
“沒想到人民幣還在貶值,早知道之前就多匯一點了,現在相較年初,價格差太多了。”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對記者表示。他解釋道,他每兩個月都要給在國外讀書的孩子匯款,每次在2500-5000美元不等。
記者查閱各大中小銀行結換匯掛牌匯率發現,普遍來看,居民用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在7.17-7.18區間不等,用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7.25-7.26區間。以兌換1萬美元為例,按照29日的中間價來計算,需要約72600元人民幣,但按照今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最低點6.6817來計算,僅需要約66817元人民幣,前后相差了5783元人民幣。
美元兌換熱催生了不少“外匯黃牛”生意。在某國有大行上海分行門口,記者注意到,有不少街頭外匯交易商在“守株待兔”。“我比銀行劃算。收美元比銀行高1-2個點,賣比銀行低4個點。最近來找我換美元的客戶還是不少的。”其中一名自稱“小方”的“黃牛”對記者說。
針對民眾著急換匯的現象,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境內人民幣存款與美元存款息差較高、境外美國貨幣市場基金保持高息,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或個人更傾向持有美元,造成人民幣實際需求不足。
“但不建議居民去找外匯中介商,交易過程存在一定風險。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大家要通過正規渠道換匯換鈔。” 浙江某律師事務所律師提示風險。
企業 “逢高結匯”意愿仍較強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不會一路下行,目前的升貶值是人民幣可上可下彈性空間的體現。某外資銀行外匯市場分析師對記者指出,市場參與者沒必要過度擔憂,人民幣再度走低,預計到7.3左右會有穩匯率的政策出臺。
央行暫未出手干預外匯市場,符合部分市場主體預期。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看來,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雙向波動,境內外匯供求保持了基本平衡。外匯市場運行平穩的情況下,出重拳或會造成不必要的市場混亂。
從數據上來看,企業主體“逢高結匯”的意愿仍較強。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4、5月份企業結售匯均保持順差,4月份,剔除遠期履約的收匯結匯率環比上升9.9個百分點,同期付匯購匯率增幅僅為3.8個百分點;5月份,收匯結匯率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仍然高于同期付匯購匯率0.6個百分點的增幅。
不過,近期也有跡象表明官方有意穩定市場匯率。6月27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中,美元對人民幣報7.2098。這一報價比當日市場的模型預測價要高出111點。
中銀證券國際宏觀經濟證券分析師朱啟兵指出,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官方公布的中間價較市場預期最為強勢的一次。這一情況可能顯示了官方有意穩定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