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女子曝光他人偷拍一事仍在發(fā)酵。最新消息是,大叔家屬報警,涉事女子哭訴學校準備開除她,向大叔及其家屬道歉,對不起,請你再給我一個機會
女子曝光他人“偷拍”一事仍在發(fā)酵。最新消息是,大叔家屬報警,涉事女子哭訴學校準備開除她,向大叔及其家屬道歉,“對不起,請你再給我一個機會。”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女生將在網上發(fā)布公開道歉信。大叔家屬表示,“她還是名學生,公開道歉就好,不想影響她太多”“不準備起訴了”。
一篇小作文、一則短視頻,最終發(fā)酵到這種地步,實在是害人害己。對于涉事女子的道歉之舉,氣憤不已的網友也隔空喊話,不要接受道歉,就該嚴懲。當然,接不接受道歉,要不要起訴,最終還要看當事人個人意愿。
但話說回來,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在多大范圍造成影響,就要在多大范圍挽回影響,該事件發(fā)酵時間之久、關注之廣,對被冤枉者、相關學校乃至網絡環(huán)境、社會信任等造成的傷害,顯然不是道個歉、哭兩聲就能抹平的。換句話,無論是誰,不能覺得嘴巴一張、鍵盤一敲,就能詆毀他人;同樣,不能覺得眼淚一掉、原諒一發(fā),就能平安無事。
至于,女子會不會被“放過”,要接受什么樣的處罰,要看她到底有沒有違反法律,到底有沒有違反校規(guī)校紀,這是法律問題、規(guī)則問題。比如,女子稱學校要開除她,是學校真有這種打算,還是要賣慘求原諒?無論如何,該事要在規(guī)則的框架內合理處理解決,這不由個人說了算,也不能由輿論說了算。
不管后續(xù)如何,就眼下來看,該女子付出的代價已經不小——深陷輿論漩渦,批評滿天飛,公開道歉,戰(zhàn)戰(zhàn)兢兢擔心受到處罰。這足以給廣大網友帶來警示。
其一,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隨意泄私憤的地方。據我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等。圖一時之快,隨意誣陷、攻擊、謾罵,很可能會吃不了兜著走,莫要有“沒人知道我是誰”“法不責眾”的僥幸。
其二,網絡曝光不是“喊打喊殺”的工具。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曝光成了揭露亂象、維護權益的一種方式。甭管是自己所見所聞還是他人是非對錯,很多人都愛放到網絡空間品評一番。可凡事有度,隨意將他人的姓名職務照片視頻等掛到網上“曝光”,甚至無中生有、造謠污蔑,不僅會搞得網絡空間烏煙瘴氣、戾氣橫生,更直接觸犯法律法規(guī)。
懂法守法、心有敬畏,無論是管好鍵盤莫亂噴,不被偏見、臆測等帶著走,還是對網絡造謠污蔑等行為的處理,所有事情都回歸法律與規(guī)則的框架內,才能還網絡環(huán)境更多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