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五月的廣東,到處洋溢著炙熱的氣息,而廣東地鐵里也是滾燙的,吐氣揚眉,而當身處其中的年輕媽媽懷里抱著一個孩子累得喘不過氣來,看到坐席
五月的廣東,到處洋溢著炙熱的氣息,而廣東地鐵里也是滾燙的,吐氣揚眉,而當身處其中的年輕媽媽懷里抱著一個孩子累得喘不過氣來,看到坐席上面坐的幾位年輕人低頭玩手機,滿眼渴望有個位子給這一個母子倆稍加歇息,卻始終不敢開口,這樣的場景,讓人們開始思考,“這是一個道德綁架所引發的群體無良嗎?”,亦或者是“我們是否失去了最基本最常規的禮儀?”。
想象一下,假如這位媽媽在眾人詢問和仔細觀察后,主動提出請求給予座位,這個場景會變得地溫暖起來。年輕人們也不再是那些“有座沒座,我偏不起來”的形象,而成為了溫暖的一扇門。
但是,當我們真正回到當時的那個場景,年輕人們一瞥即逝的視線里充斥著“這不是我的事”的訊息。漸漸的,他們習慣了沒有人向他們請求座位的場景,隨著社會公德心淪喪的同時,座位更是變成了一種“白色浪費”,生活中需要分享、交換和傳遞的文明信仰,漸漸地從我們生活中消失。
這樣的細節可能已經看得時間長了,讓他們變得麻木,一張座位背后所承載的關愛之情也不再珍貴,年輕人是需要溫度撫慰的,我們憑什么期待求助聲而又讓這些聲音始終得不到回響?
無論是什么原因,我始終相信,有同情心和善良的人,一定會為我們讓座。盡管這次我們沒有得到他們的幫助,但是,我依舊會保持著對人類所擁有的善良本質的信仰。也希望,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能夠主動伸出援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暖和有愛心。
年輕人,你的點點微光變得那樣渺小,但你是否聽到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否可以用你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的面貌?是的,我們需要為自己創造這樣的溫暖,是的,座位并非無價之寶,我們需要分享席位和真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