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受語言障礙、社交障礙、行為異常影響,有一群孩子常常無法正常上學,需要照顧者長期陪伴。他們就是孤獨癥兒童,也被稱作來自星星的孩子。在
受語言障礙、社交障礙、行為異常影響,有一群孩子常常無法正常上學,需要照顧者長期陪伴。他們就是孤獨癥兒童,也被稱作“來自星星的孩子”。在重慶,有這樣一位父親,因患孤獨癥的兒子喜歡火車,于是用八年時間,陪著兒子一起造出了真正的微型蒸汽式火車。
01
一位“硬核老爸”
“這是壓力表,這是前進后退的擋位,這是負責控制速度的……”
在重慶市永川區的一個農家小院里,15歲的航航侃侃而談,介紹著自己心愛的蒸汽小火車。
航航在3歲時被醫院診斷患有孤獨癥,吃力地念完小學后,沒辦法跟同齡孩子正常交流,更跟不上學習進度,不能再去學校。
由于父母要上班,航航大多時間只能和奶奶在家,守著電視機,對著屏幕發呆。不過,航航對動畫片里的小火車卻情有獨鐘。不僅如此,他在自家小院的墻上也畫了許多火車,甚至睡覺都要把火車玩具拿在手里。
航航的父親李家偉是一名電工,看到兒子如此喜歡,就經常帶他去看蒸汽火車,李家偉也因此萌生了一個想法——為兒子造一輛真正的火車。于是,李家偉只要有空,就去觀察蒸汽火車的外觀構造和內部零件,在車站見人就請教關于蒸汽火車的知識。
后來,他從一名退休蒸汽火車司機那里得到了一本1984年出版的《蒸汽機車》,并花了三個月時間自學專業制圖軟件CAD,獨立繪制出圖紙,給火車需要的零部件編好標準和尺寸。
由于工序多、需求少,五金廠并不愿意加工縮小版的零件。李家偉只能自己嘗試,打造零件。為此,他又學習機械傳動和動力學原理。越做越復雜,路越來越難走,似乎看不到盡頭。
李家偉甚至一度考慮放棄,但想到對兒子的承諾,他還是選擇咬牙堅持。“人必須過得有意義。我只能給孩子留下一種思想,或者一個能夠紀念的東西,讓他覺得父親真的是愛我的。”
為了有足夠的場地,李家偉干脆搬離城區,租下一個農家小院,鋪上鐵軌,搭建了簡易工坊。八年里,李家偉花費20多萬元,嘗試千百次,更換6臺鍋爐,終于在2021年為兒子成功打造第一輛微縮版蒸汽小火車。
02
一輛輛“火車”滿載愛意
成功造出第一輛微縮蒸汽火車后,李家偉并沒有停歇。為了讓火車更加精致,動力更強,李家偉繼續完善,于是有了第二輛、第三輛……
而在火車一點點改進的過程中,李家偉發現航航似乎也有了些許變化。李家偉回憶說:“兒子在一點點被療愈,不再懼怕陌生人,也比以前更愛笑、更活潑。”
目前,李家偉一共做出了八輛蒸汽小火車,航航也成了一名熟練的“火車司機”。
在李家偉老家附近有一個“桃花島”,近年來正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于是,他們邀請老李在公園里鋪設小鐵軌,并讓航航駕駛小火車,帶著二三十名游客駕駛其間。
火車票也成了航航的“工資收入”,如遇殘障兒童,李家偉一律不予收費。“我希望整個社會對孤獨癥的孩子多一點包容和關愛。希望兒子能夠快樂生活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歡樂。”
面對兒子病情的改善,李家偉一家人對未來心懷希望。如今,航航正在這條父親為他打造的旅程上,慢慢融入社會,一點點步入正軌。
我們總會說“開往彼岸的列車”“開往春天的列車”……但在李家偉父子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列列載滿愛、承諾和希望的列車。
衷心祝愿每一位“來自星星的孩子”都能夠快樂、自信、堅定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