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秋不等于入秋8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赡懿簧偃藭J為,立秋意味著進入秋天,我們很快就能告別暑熱,享受秋天的涼
立秋不等于入秋
8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赡懿簧偃藭J為,立秋意味著進入秋天,我們很快就能告別暑熱,享受秋天的涼爽了。果真如此嗎?記者采訪市氣象局相關專家了解到,其實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氣象學上的入秋是有嚴格氣溫標準的。
二十四節氣主要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氣候,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它最初是古人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的,用來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在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始點,因此秋季以立秋為始點,它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前結束。
但立秋不等于入秋。立秋當天并不是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處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到處暑節氣才出暑。據天氣預計,未來幾日廣東溫度繼續“炎值”爆燈,但還需警惕局地強降水及其引發的城鄉內澇、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廣州方面,周二周三晴熱為主,方便晾曬,周四起雷雨活躍,好消息是雨水會讓氣溫略降。
立秋后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并沒有過完,人們真正感覺到秋天的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后。
我國現在氣象學上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氣候季節劃分》規定,春季為日平均氣溫或5天滑動平均氣溫(以某日并向前滑動4天共5天的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夏季為日平均氣溫或5天滑動平均氣溫大于等于22℃;秋季為日平均氣溫或5天滑動平均氣溫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冬季為日平均氣溫或5天滑動平均氣溫小于10℃。
氣象學上的四季劃分標準,有簡標和滑標之分。簡標就是看連續5個單日的平均氣溫;滑標就是以當天和前4天共5天的平均氣溫為一組求取平均值,要看5組滑動平均氣溫值,就需要連續監測9天的平均氣溫?,F在氣象部門一般多用滑標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如果初次判斷的季節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15天以上,需進行二次判斷后方可最終確定。
所以說,氣象學上的“入秋”,是有嚴格的氣溫標準的,而且每年的氣候條件不同,入秋早晚差異較大,時間差可達兩三周。
立秋雖然并不是真正的入秋,天氣也并不會因為到了立秋而立即變涼快。但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即由多雨濕熱向少雨干燥的氣候過渡。過了立秋,秋天的腳步也一天天近了。
秋季養生,均是以“收”為要,重點預防呼吸道疾病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李菁建議,立秋之后,氣溫開始降低,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晝夜之間溫差增大,是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老年人、兒童需要重點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立秋后可以進行科學食療,注重營養,必要時在中醫指導下予以中藥湯劑調理,增加免疫功能。
中醫指出,立秋養生,要注意飲食有節,養生講究“養陰防燥”。根據中醫學“燥則潤之”的養生原則,在飲食方面應以養陰清肺、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物為主,可以適當吃一些山楂、石榴、柚子等收斂肺氣,少吃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應食用生津潤燥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蓮子、核桃、蜂蜜等。
專家指出,中醫養生講究動靜結合。立秋時節的運動應講究和緩而不劇烈的原則,避免出汗過度。中老年人可適當選擇慢跑、太極拳、散步等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靜而不躁,使志安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