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場大暴雨過后最容易引發洪水洪澇等自然災害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了解暴雨洪澇前怎么防范,我們更要直到暴雨洪澇后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場大暴雨過后最容易引發洪水洪澇等自然災害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了解暴雨洪澇前怎么防范,我們更要直到暴雨洪澇后的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說,暴雨洪澇后的水的安全。暴雨洪澇后的水,即使是未開封的飲料也是不能喝的。除此以外,暴雨洪澇后還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下面一起來學習學習。
暴雨洪澇后飲食安全指南
暴雨洪澇后,絕不飲用未經處理的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使用裝水的容器如缸、桶、鍋、盆等必須保持干凈,并經常清洗。對于臨時的飲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務必進行消毒處理。混濁度大、污染嚴重的水,必須先加明礬澄清。使用漂白粉(精片)時,要放在避光、干燥、涼爽處儲存。
丟棄與洪水接觸的所有食物,因為食物接觸過洪水后不再安全,還會增加水源性疾病的風險。避免食用剩飯剩菜和生冷食物。不要食用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產品。食物生熟要分開保存,碗筷要清潔消毒后使用。避免到無衛生許可證的攤檔購買食品,確保食物來源可靠。
飲食安全
洪澇出現后不要吃被洪水淹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不要撿食死掉的魚蝦貝類;被水浸的葉類、根莖類蔬菜,如果沒有腐爛,可用清水洗干凈后煮熟、煮透食用;提倡用燉煮、燜燒等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法將食物煮熟、煮透;不要吃來源不明的食物,或者使用不明、外觀類似鹽、糖的“調味料”,以免發生中毒;盡量不吃剩飯剩菜,如果剩飯剩菜要留到下一餐食用,需要冷藏保存,下一餐食用前一定要徹底加熱;斷電后的冰箱冷藏大約可以維持4小時的溫度,冷凍通常可以保持24小時內,此時存放的食物尚且安全。
飲水安全
不要喝生水,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桶)裝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細菌或病毒,即使肉眼看起來很干凈的井水、河水、泉水等,直接飲用也存在危險性。用水和用來做飯的水需要進行氯化消毒或煮沸處理。不要用洪水洗菜、洗水果、洗碗或洗漱。
不要直接飲用未開封的飲料和飲用水。使用螺旋蓋、按扣蓋、拉蓋等的容器并不屬于防水容器,雖然外表看起來還很干凈,但是被污水泡過后里面可能已經造成污染。
什么是暴雨?
暴雨是指短時間內產生較強降雨的天氣現象。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統稱為“暴雨”。暴雨來臨前,氣象部門會發布暴雨預警主要分為四個等級,由弱到強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來表示。
暴雨藍色預警:
暴雨藍色預警指的是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來臨時,最好盡快進入室內避雨,并遠離窗戶。暴雨常伴隨雷電,在室內要關掉不必要的電器,拔掉電源等金屬導線。如果在室外,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及接打手機,以防雷擊;要遠離低洼地區以及河流、水渠,避免水位上漲遭遇危險。
暴雨黃色預警:
暴雨黃色預警指的是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在室內,應盡快轉移到地勢高的地方;并注意夜間暴雨,提防破舊房屋倒塌傷人。在室外,車輛應避免在積水中行駛,不在地勢低洼的地方停留;行人則應繞開低洼積水路段。
暴雨橙色預警:
暴雨橙色預警指的是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來臨時,應立即就近尋找地勢較高、高樓層的安全建筑躲避;處于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采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切斷有危險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景區與各單位和人員應注意及時收聽收看應急信息和氣象預警。
暴雨紅色預警:
暴雨紅色預警指的是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醫院、學校等各單位應采取措施,保障本單位人員安全。大型群體性活動組織者應立即停止活動,并妥善安置或設法安全疏散人群。處于山地、丘陵、河流附近的人員,應馬上撤離至安全地區,以防暴雨引發山洪、泥石流。